3034 期 / 第3版:地方报道
农旅融合 打造城市“后花园”
龙马潭区积极推进现代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近年来,泸州市龙马潭区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与脱贫攻坚有效衔接,积极推进现代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今年上半年,该区共发展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经营点20余家,接待乡村旅游游客160万人次,同比增长64%;实现乡村旅游综合收入 7.2 亿元,同比增长13.5%;乡村旅游从业人数增加1700人,促进涉旅农户人均月收入2500元。

长春荷花带来的不止是美景

723日,龙马潭区长安镇长春村的一塘荷花盛开着。池塘边,村民王军善一家正忙着宰土鸡、摘青菜,招待游客。

王军善是个乡村厨师,原来在周边农家乐打工。2017年,长春村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开始打造百亩莲子基地,游客渐渐多了起来。“我家就在荷塘边,所以来订餐的客人特别多,最多一天有十多桌。明年,我打算提升自家硬件扩大规模,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王军善说。

该村党支部书记黎雪梅介绍,长春村曾是龙马潭区的三个省级贫困村之一,2016 年顺利脱贫。与邻村相比,长春村道路蜿蜒,地形并不开阔,500 多户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就是种养业和劳务输出。如何根据村里地理条件和资源禀赋等现状,发展适合自己的产业,巩固脱贫成果,实现可持续发展,是该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2017 年,长春村从村民手中流转了100亩地,采用贫困户入股、村集体公司经营的方式,引进江西“太空莲”优质品种,全力打造莲子基地。“今年已收了1万多公斤莲子,每公斤可以卖到20元。村民采摘莲子,每天能挣到近百元工钱。两个月的荷花花期里,平均每天都有两百名左右的游客来观光,也为周边村民带来了一笔不小的收入。”黎雪梅计算着荷塘带来的经济收入。

农旅融合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要跟上。通过2016年脱贫攻坚,长春村社社通柏油路,农村公交环线也开通运行,为村民出行和游客往来提供了便利。村里人居环境改造和风貌改造、庭院美化工作的推进,也让整村的村容村貌得到提升。通过盘活集体资产,壮大村集体经济,村里确定了百亩莲子、枣子、蔬菜等八大产业,引进温氏养猪场等项目,对于今后发展,村里规划明确,思路精准,未来可期。

十里渔湾活水引来八方客

在龙马潭区双加镇“十里渔湾”,整洁的道路旁,一簇簇美人蕉正在绽放。道路另一侧,一个个面积不等的渔塘像珍珠般点缀在这片土地上。不久前,这里刚举行了泸州龙马潭乡村文化旅游节。松滩湖环湖马拉松赛、生态鱼烹饪技能大赛、垂钓比赛、摸鱼比赛……十余项丰富多彩的活动引来数万游客参与,刷爆了泸州市民的朋友圈。

在“十里渔湾”6000 余亩水域中,凉拗村党支部书记李义辉牵头的合作社有400亩渔塘。2015年,在外打工的李义辉看到“十里渔湾”打造带来的契机,流转了80亩地养鱼,并逐步带动周边 96 户村民一起加入。2019年,他又养起了生态鱼。“我们的水塘都是活水,养殖的鱼不喂饲料,虽然投放量少了,鱼的个头小点,但肉质好,市场认可度高,来钓鱼的城里人也越来越多了!”李义辉觉得,自己养殖升级的道路走对了。

李义辉的渔塘升级,是当地政府高起点、高标准、高规格建设观光垂钓农业旅游区、打造泸州城市休闲娱乐“后花园”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龙马潭区整合各类项目资金1.7亿元,盘活新渔村水域资源,采用“特色景点+水产养殖+产业园区”的模式,打造集水产养殖、垂钓竞技、果蔬采摘、生态种植、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画里乡村”,“十里渔湾”一跃成为“全国美丽乡村示范村”“全国美丽宜居村庄”。

以“十里渔湾”观光垂钓农业旅游区为核心,龙马潭区还引进企业总投资8亿元建中国(泸州)柑橘文化博览园,拟建成以柑橘产业为基础,集农产品生产、加工、物流仓储、文化博览、旅游休闲、康养度假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明年3月,博览园将正式开园。

(姚艾青 郑庆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