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37 期 / 第5版:科技扶贫
中华镇扶贫精准施策交出满意答卷

“如果不是政府鼓励我发展山羊,让我有了脱贫致富的机会,我的日子还是过得紧巴巴的……”910日上午,在达州市大竹县中华镇桂花村六组,贫困群众谭开伍谈及过去感慨良多。他表示,很开心能赶上精准扶贫好时光,让他看到了希望,坚定了信心,通过发展山羊养殖逐步摆脱贫困。

近年来,中华镇紧紧围绕“精准”二字做文章,把准脉、开良方,注重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在全面落实“两不愁三保障”的基础上,提高脱贫成效,交出了一份满意的脱贫答卷。

美丽山乡,一双双勤劳的双手绘出了好日子,一张张朴实的笑脸见证了好时光。

产业扶

群众增收底气足

“今年的红心柚子大概能产5000多公斤,宝石红橘能产4000多公斤,实现收入5万元不成问题!”近日,玉皇村一组贫困群众李德明正在果园里查看柚子长势。

2014年,因缺乏技术、交通条件不便,李德明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村干部、帮扶责任人的鼓励和支持下,他立足自身实际,大胆实干,开启“红心蜜柚”等果蔬种植之路。针对果蔬种植过程中遇到的交通、技术等问题,镇党委、政府积极了解后,免费为李德明开启了“私人订制”致富路,不仅送优质种苗和有机肥料,还帮助申请小额信贷和贫困户产业发展金等。经过几年的努力,李德明成功发展红心蜜柚13亩、宝石红橘14亩、黄瓜等时令蔬菜0.6亩。

近年来,中华镇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依托种养业走上致富道路。同时,中华镇在产业布局方面科学调整,以发展特色果林为主,生猪、渔业、蔬菜等其它产业为辅,依托专业合作社,发展蔬菜2500亩、李树3300亩、白茶绿茶3000亩、猕猴桃500亩、香葱800亩、核桃800亩、琯溪蜜柚150亩及中药材种植、红心蜜柚、蚯蚓养殖等特色产业360亩,通过带动贫困群众发展林果种植,实现人均增收500元以上。

“在推进产业化扶贫、帮助贫困对象增收方面,我们镇还注重帮助贫困村调整生产结构,加大保障力度,帮助贫困群众实现稳定增收。”中华镇党委书记邓尚明谈及产业发展如是说。

就业扶

群众挣钱近距离

“感谢党和政府,自从搬到这里后,不仅住上了砖房,还有了新的事业,每天都有活儿干、有钱挣,日子越来越好,大山深处的贫困日子终于一去不复返啦……”四坪村一组贫困群众李述平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走进李述平的家,只见冰箱、电视机、洗衣机等电器设备一应俱全,难以想象以前的困窘状态。原来,2016年,李述平在镇党委、政府的指导和帮助下,进入当地附近的煤厂上班,每月都有固定的收入,真正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如期脱了贫。

2020年,全镇共举办培训9次,贫困群众技能技术培训覆盖28539人次,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转移就业1080人。

“我们镇将符合条件的贫困劳动力优先安置到附近的专业合作社、超市和企业等单位实现就业;部分有创业愿望的人在政府的引导支持下,通过发展种养业和开门市实现增收致富。通过多种方式促进贫困群众稳定增收。”中华镇民政办负责人刘贵志介绍道。

政策扶

群众生活有着落

“自从有了扶贫政策,我就有了‘主心骨’,我家能脱贫多亏了国家的好政策啊!”四坪村四组贫困群众付伦田激动地说。

付伦田今年70岁,2014年老伴去世,儿子患有尿毒症,去年也去世了,家里还有两个正在读高中的孙子,一家老小的生活全靠儿媳打零工维持,日子过得十分窘迫。自从国家扶贫政策出台以后,付伦田家的春天也来了,有了帮扶责任人,还依靠政策兜底帮扶措施,在2018年底全家彻底脱了贫,2020年全家纳入了低保兜底。正如他自己所说:“没有国家政策的大力帮助,就没有我今天吃穿不愁的生活!”

迄今,全镇累计发放低保金437万元,惠及贫困群众13861814人;发放特困供养金、孤儿救助金、临时救助等各类资金186.6万元,惠及贫困群众511余人。

如今,中华镇大多数贫困群众依靠产业、就业、易地搬迁等扶贫政策、帮扶措施摆脱了贫困,逐步走上了致富路,但也有少数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不具备发展产业的能力。针对这一部分贫困人群,中华镇依托“脱贫政策兜底”进行帮扶,根据每户家庭不同的情况,精准施策实行“靶向治疗”,确保达到脱贫标准。(王晓林 邓岚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