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83 期 / 第4版:特别报道
创新争先 向光而行
——走进洪雅县科技工作者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近年来,眉山市洪雅县广大科技工作者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扎根基层一线,默默无闻、攻坚克难、奋力前行,以实际行动书写着一个个创新奉献的故事。

为庆祝第七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洪雅县科协走进一批优秀科技工作者代表,生动展示他们的先进事迹和精神风貌。

李树宏

做学生的知心姐姐

李树宏

今年45岁的李树宏,是洪雅县田锡中学的一名教师,也是学生口中的宏姐”“老大。在20余年的教学生涯中,她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主动研究青少年心理学知识和家庭教育指导知识,通过科研和教学的深入结合,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守护人

除了完成课堂教学工作,李树宏还参与学校学生心理普查、心理咨询、个案咨询、团体辅导等工作。面对每一个来咨询的学生,李树宏做到耐心、尊重和爱心,关注他们的心理发展历程,陪伴他们解决青春期遇到的疑惑和困难。

与此同时,李树宏从未停止过对心理教育的思考和创新。为了更生动鲜活地讲解枯燥的心理学理论知识,李树宏和学校德育处老师一起摸索尝试,形成了一套兼具知识性、趣味性、专业性的健康教育活动体系。例如,每月各班级举行一次心理健康主题班会课,结合“5·25”心理关怀日组织开展不同的活动等。此外,李树宏还邀请校外组织走进校园开展心理健康活动。一系列举措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的同时,也在释放学生、教师、家长的紧张焦虑情绪,在寓教于乐中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积极向上。

李树宏在做好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在帮助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为了提高年轻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李树宏积极组织热爱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老师外出学习,提升专业能力,鼓励老师们考取心理咨询资格证及家庭教育指导证。目前,学校有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2名、家庭教育指导师1名。李树宏介绍道。

李树宏认为,通过科研和教学的深入结合,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她表示:作为一位研究心理学的教育工作者,需要细心、科学、严谨和爱。学生自信阳光、健康快乐成长,这对我来说是一种认可和回报。今后,不论是学术研究还是教书育人,我都会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不求名利,但求尽职尽责、问心无愧。

祝之友

守中医之正 创医学之新

祝之友

祝之友是中药临床药学学科倡导者、开拓者,也是一名主任中药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老中医药专家,第三届四川省十大名中医,第六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卫生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

他认为,中医中药的根在中国,要推动有数千年历史传统的中医医药学的进步,丰富生命科学内涵,必须创新中医临床药学基础理论。因此,开展中医临床药学理论研究与应用是振兴传统医药学、推动中医中药发展的首要任务之一。

祝之友首先在全国中医医院开展中药品种理论与中医临床药学研究,特别在国内首先开展《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汤方药物古今有别的临床药学研究,系统解读了《神农本草经》,并形成《伤寒论药物古今变异与临床研究》《神农本草经解读》等专著。他从中药名称、入药品种、入药部位、临床性味、加工炮制、服用方法等方面对中药进行了系统研究,纠正了中医临床用药错误。

我们力荐国家设立中药临床药学学科,开展中医临床药学工作,目的是想解决多年来中医药界重医轻药这一顽疾。祝之友说,中药名称的最早出现与中药实际品种与入药部位最早进入临床使用,均有较大的年代差异,有些相差1000年以上,这些问题一直未引起现代中医教学和临床医生的重视,随着中医临床药学的开展和中药品种理论与中医临床用药工作的深入研究,这些传承与缺失问题得到了解决,促进了中医药的发展。

如何振兴中医药?祝之友认为:将中医临床药学研究贯彻始终,纠正临床中药学内容在中医药教材和人才培养方面的错误观点,特别是《神农本草经》和《伤寒杂病论》等专著的传承与缺失,还应极力倡导四部经典的学习。祝之友在全国招收中药临床药学人才学徒,主任中医师和主任中药师共计120余人拜在门下,改变了原来的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

要拯救中医必须先拯救中药,要拯救中药,就必须先培养临床中药人才。祝之友积极参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的教学和人才培训,先后在澳门科技大学和全国各地中医药大学开展中医临床药学宣讲,为国内外学术班授课160余次,为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班和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训班授课多次。

目前,除洪雅中医药专家祝之友传承工作室外,他还在国内成立了4个分站。如今,在祝之友洪雅县的工作室里,他的团队收集整理了全县中药材和中药饮片标本1万余种,这些都是洪雅中医药产业最可贵的资源。下一步,祝之友将利用现有场所打造中药标本馆,让该场地成为洪雅中医药产业科普、教学和宣传的重要基地和展示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窗口。结合洪雅地道药材特色,向群众普及药品安全知识及中药文化,提高群众对中药质量的鉴别能力,保障群众用药安全。

王家才

与万物和谐共生

王家才

今年49岁的王家才,1993年从四川省林业学校毕业后就来到洪雅林场。从2013年起,他便开始致力于野生动植物保护科研和科普工作。在这10年的时间里,他见过青衣江畔的珍惜候鸟迁徙,见过瓦屋山自然保护区珍稀野生动物大熊猫、扭角羚、林麝、藏酋猴……也曾和同事一起发现濒危植物多枝霉草,为四川省填补了霉草科植物的空缺。10年来,王家才走遍洪雅林场11个林区(自然保护区站点),拍摄并鉴定植物1600余种、鸟类200余种,拍摄照片视频近3万张,为洪雅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研究提供了参考数据。

走山路、趟溪流是王家才长期的工作状态。一把砍柴刀,陪他走过无数无人区,砍出一条条野生植物探寻之路。这些年他常常去到海拔2000多米的瓦屋山自然保护区观察环境,有时候要淌过湍急的溪流走向对岸,每天短途要走好几公里,长途要走上二三十公里,偶尔要在野外过夜。王家才说,因为热爱,尽管在人迹罕至的野外工作,辛苦、劳累都不算什么。

虽然危险重重,道阻且长,但是王家才依然乐在其中。每次发现一种平时很难遇见的稀有动植物,他就像捡到宝贝一样开心,之前的苦累也都不值一提。王家才说,每一次的观察、经历、感受、思考,让他真实地感受到生命的神奇,更理解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价值与意义。

由于常年拍摄和鉴别动植物,平日里同事有不认识的动植物都会第一时间询问王家才。20227月,洪雅国有林场的护林员例行巡护,在返程途中,发现了几株紫色植株。随即护林员很快联系了王家才,他立即前往实地考察。结合生境特征和植株细节,最终,该植株被鉴定为——多枝霉草(《中国高等植物红色名录2020版》评估其为IUCN(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等级)。

我们很幸运能发现多枝霉草。我们全程都仔细鉴别,还请教了相关的专家学者。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为四川的植物库添加了一位新成员王家才在介绍时难掩喜悦。多枝霉草在洪雅的发现,不仅丰富了四川植物物种多样性,还为霉草科植物扩散机制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方向。

洪雅作为国家级生态县,水草丰沛、物产丰富。每到冬天,在青衣江畔总会看到一幅幅人与候鸟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王家才分享到,去年寒冬,他到湿地公园拍候鸟,一只雌性绿头鸭领着一群刚出窝不久的鸭崽出来觅食,雄性绿头鸭静静守护在一旁。王家才举起相机准备记录下这温馨的一家,或许是快门的声音惊扰了野鸭,雄鸭护子心切,扑腾着飞向远方,试图将他引开。这以后,王家才再去拍鸟时,就会自觉与鸟儿保持距离,不干扰它们的生活。同时,他还呼吁身边朋友,文明观鸟拍鸟,同时保护环境,共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我的工作,可以让更多人去感受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这让我感到欣慰。王家才说,洪雅县本身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的潜力巨大,也希望洪雅县能加强生态保护与科学研究,大力发展科普、青少年教育的工作,让生态文明洪雅展现新的活力。

不被定义的人生最精彩

龚瑶曾为省级运动员,现为洪雅川种雅茶手工制作传承人,手工茶莹杯品牌创始人。

她的人生带5岁的痛点9岁的支点11岁的赛点16岁的燃点27岁的新起点”……每一个,让她不断闪闪发光,从浪花茶花,人生不被定义,果真精彩。

5岁时,龚瑶因遭遇车祸失去右腿,又因烫伤在病床上躺了近一年。9岁,龚瑶参加了一脚登上瓦屋山的比赛活动获得女子组第三名的好成绩。11岁,龚瑶开始跟着洪雅当地的游泳教练进行正规游泳训练。她将这份努力化作动力,向赛场发起冲击。16岁,获得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亚军、四川省残疾人运动会游泳冠军……泳池承载了她的青春、热血和爱情。

27岁,龚瑶回乡自主创业,跟着爷爷和父亲学习制作手工茶。在丈夫和父母的支持下,她将自己的几亩茶园当作创业基础,通过流转逐步扩大规模。经过学习、沉淀、提升,她的手工茶品牌莹杯终得结果。

手工炒茶颇为艰辛,杀青、揉捻、干燥……每个环节都不能松懈。双手被烫起泡,假肢磨得生疼……这些对她来说是经常的事。日复一日,在龚瑶的努力下,手工茶逐渐有了起色。

手工茶凝聚着传统工艺,有着机制茶所不具有的香气和口感。龚瑶坚信自己的茶好,数十年的老川茶树,从不施农药,而且用青杠柴火炒制,使莹杯不负其名。然而酒香也怕巷子深。随着社交电商等业态的发展,电商渠道逐渐发展成为了消费者选购茶叶的重要途径。于是,龚瑶通过学习加入直播带货潮流中,大胆地在炒锅边架起摄像头卖手工茶,通过直播让客户直观了解茶叶品质和炒制全过程。她的手工茶制作直播累计吸引了上万人观看,手工炒出的新茶供不应求。

2021年,洪雅县龚瑶手工茶加工坊成立,并获评洪雅县残疾人就业创业示范基地。同时,龚瑶建立天宫三道茶博物馆推广残疾人爱心茶叶品牌,带领当地残疾人、农户干事创业。

龚瑶从长久的制茶过程中悟出一个道理:做人应如做茶。她希望,能把爷爷、父亲的这些工艺,完完整整地保留下来。她相信,任何传承和创新,都自有其意义和价值。

让绿色资源转化为绿色经济

一根竹变成了一条钢,承载起人与自然的绿色链接。2010年,四川林产业化龙头企业——洪雅竹元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洪雅竹元科技)因地制宜,开始探索如何将生态资源转换为经济资源和科技资源。通过引进中国林科院竹基纤维复合材料技术,反复实践与创新优化,洪雅竹元科技缔造了世界首创的高强度竹基纤维复合材料——竹钢。把慈竹疏解、浸胶、烘干、热压成型后形成的这款重组竹材料,强度可与玻璃钢强度比肩,能用于大型建筑结构,亦能作用于户内外装饰材和家居用材,因此被命名为竹钢。这条绿色发展之路背后,是科技工作者以敢闯敢试的精神、迎难而上的勇气,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了非凡的成绩。

乔箭是洪雅竹元科技技术部主任。2019年与竹钢结缘,来到洪雅竹元科技从事研发工作。这些年来,他带领团队深入车间进行数十项科学实验,用时间和汗水换来一个又一个创新和专利。

研发面对的是未知,是不确定,是踏入迷局难寻出路的焦躁和煎熬,因此每一位科技工作者都是诚勇无惧的挑战者。作为公司的技术开发人员,乔箭经常钻到各个车间,详细了解设备的工艺,认真记录每台设备的性能参数,刻苦学习专业知识及设备的操作和设计,耐心细致地根据客户样板及需求制作产品。通过不断的实验和研究,他带着团队成功将户外竹地板的产品良率从90%提升到98%以上,将重组竹的拉伸强度从200兆帕提升到300兆帕。乔箭说:作为研发人员,市场和客户的需求也是我们不断进步和创新的重要动力。

从实验室、车间,再到市场,乔箭深知要在实践中不断颠覆固有的想法和操作,实现自身能力和理念的蜕变。乔箭表示,在项目的研发过程中,将绿色资源转化为绿色经济是他的使命和责任。因此,他始终将精力投入到提升竹钢性能和降低生产成本中。2021年,在洪雅县科协的推荐下,乔箭参加了第一届科创中国·天府科技云服务大会,在学术交流中,来自各个领域的前沿科技进一步开阔了乔箭的眼界,这也坚定了乔箭进行竹钢产品技术更新的决心。

不断的产品研发和技术升级,使洪雅竹元科技将科技成果与竹文化、竹生态、竹经济有机结合,有效转化了全县90%以上的竹林资源,带动了竹农增产增收。作为行业的领跑者和耕耘者,洪雅竹元科技目前已拥有62项专利技术,去年还获得了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乔箭认为,作为科技工作者,只要坚持做好一件事,朝一个目标努力奋进,就一定能有所收获。他希望能在竹钢研发领域继续深耕细作,研发更多创新技术,助力洪雅竹产业更好发展。(李俊)

(本版图片由洪雅县科协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