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67 期 / 第3版:地方报道
东坡区果农护环境、增收益有妙招

本报讯 近年来,随着水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收获清理出来的烂果和次果,除部分进沼气池或化粪池处理外,不少被乱倒乱堆,造成环境污染。为此,眉山市东坡区尚义镇龚村果农罗成银创新将烂果、次果制成酵素,用于施肥,变废为宝。

为烂果找出路,源于2023年一次偶然的机会。罗成银介绍,那年春季,他去仁寿县曹家镇一酵素果园修剪果树,了解到该果园综合利用柑橘皮、石榴皮、菠萝皮等废弃物,混合加入红糖和水进行密封发酵,制成酵素当叶面肥施用,效果不错。

于是,罗成银寻根问底、颇受启发。回乡后,他仿照该果园技术方法,待水果采摘收获时节,专门购置两个塑料大罐桶,将自家2000余公斤柑橘霉烂果、次劣果装进大罐桶内,加入一定比例的红糖和水后,密封发酵制成酵素,用于替代化肥叶面肥,在果树叶面进行喷施。同时,将过滤产生的废渣作为底肥,施用在果树地里。

“我的20亩果树通过喷施酵素后,叶片深绿浓厚有光彩,产生的光合作用也更好,还有防病治虫的效果。现在,果树上的红蜘蛛等虫害很少见了。”罗成银说,施用酵素每亩可节约用药成本500元,虽然制作酵素成本支出3000元,但依然能节本增收约1万元。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而且产出的果品更加绿色生态,每年收购商都竞相购买。

据介绍,推广应用酵素农业新技术,是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好方法。在水果生产等种植上,烂果、次果混合发酵处理制成的酵素,具有节肥增效、提高品质、减少农残、改良土壤、保护环境等作用,推广应用费省效宏,大有可为。

据悉,目前该项技术方法已在东坡区逐渐推广开来。“烂果、次果发酵变成有机肥,既减少了环境污染,还提高了水果品质,效果很好,我也在使用。”尚义镇龚村果农陈其勇说道。(陶广汉 汪小川 本报记者 苏文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