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52 期 / 第6版:乡村振兴·宜居宜业
龙蟠村:“新供销”模式助“山货”卖出好价钱

本报讯 这阵子,泸州市纳溪区新乐镇龙蟠村党总支书记、村供销社负责人李文海和村“两委”异常忙碌,除了要完成村务工作外,还要在供销社里帮社员卖“山货”,几乎每天都忙到很晚才下班。

尽管辛苦,但李文海却满脸笑意:“忙是忙点,但社员的‘山货’变现了,村集体经济增收了,我们苦点累点也值了。”

据了解,龙蟠村是纳溪区有名的岩区传统农业村,全村林地多、田地少,再加上交通不便、产业单一等因素,村集体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前几年,该村积极做活林下文章,大力发展生态养殖,但因为种植成本高、市场信息不畅、收入达不到预期标准等问题,严重挫伤了村民的积极性。

2022年,在纳溪区供销社和新乐镇政府的牵线搭桥下,龙蟠村依托纳溪区供销社的经营服务和平台优势,以“村社共建”模式,成立了龙蟠村供销社,为加入供销社的社员提供精料直供、疫病统防、统一价格、统一销售等“一条龙”服务,当年就让入社的社员们尝到了甜头。

“我们的农资都是统一购买的,价格比市场上的批发价还便宜,这些信息我们都会向社员说清楚,社员也可以和市场作比较后再决定在哪里购买。”李文海说,龙蟠村供销社刚成立时,曾有个别社员质疑供销社可能存在赚差价的行为,便选择去市场购买,比价后发现还是供销社更有性价比。这个消息不胫而走后,彻底打消了社员们的顾虑,大家纷纷前来购买。

让社员用上平价农资只是一个方面,让原生态农产品卖上好价钱才是关键。为此,李文海主动作为,带领社员利用竹林放养畜禽,同时对所有畜禽的养殖过程进行统一监管。“这些畜禽在林中吃草、虫长大,虽然个头偏小一点,但保证了畜禽和蛋类的品质,不仅让消费者找回了儿时的味道,还让他们吃得放心。”李文海说,这两年,林下养殖和生态种植已成为龙蟠村富民增收的两大产业,村年均销售额超200万元,户均增收5000元,这不仅增添了社员发展林下养殖的信心,还倒逼供销社、社员发展优质农产品和特色产业。

通过近两年的探索实践,龙蟠村供销社不仅大大降低了全体社员在产业发展中的农资、服务、经营成本,还打通了农产品生产、流通、消费环节,实现了产前、产中、产后全程参与,推动供销社增效、土特产增值、社员和村集体经济增收。

“新的一年,龙蟠村供销社将继续健全基层组织体系,使其真正成为服务三农的‘主力军’,社员信得过、用得上的‘贴心人’,助‘山货’迈向更好‘钱’景。”李文海信心满满地说。(周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