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0 期 / 第2版:综合新闻
加速推动设计思维在社会创新中的应用与实践
“生生城市——2024社会设计行动”系列活动在蓉举办

8月28日至29日,红点设计博物馆·厦门联合成都天府设计产业园举办了“生生城市——2024社会设计行动”系列活动,通过论坛分享、圆桌对话、设计课程、设计工作坊等多种形式,探索人与城市、人与社会间的和谐共生之道,推动设计思维在社会创新中的应用与实践,用设计力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主题论坛 共话社会设计前沿

活动首日,一场设计思维的碰撞与交融正式拉开序幕。

活动邀请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社会创新与可持续设计实验室联合负责人钟芳,世界经济论坛全球杰出青年兼上海社区副执委陈晓彬,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 AgeLab & MIT Ideation Lab 博士研究员李盛弘,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联合导师张靓秋等10位设计大咖及公益企业代表,就社会设计的前沿趋势、实践案例及未来展望进行了分享与探讨。

随着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的开启,对城市现代化探索也提出了新要求: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智慧运行的可持续发展城市。论坛分享环节,陈晓彬就以“从基础设施建设看可持续城市发展”为主题,从综合城市规划、交通设施、城市绿化三个方面,为参会代表分享了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为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带来的裨益。

论坛现场,精彩不断,不仅呈现了关于城市现代化建设方面的新设计思路,在化解人们生活障碍方面也有诸多创新设计。设计师张晗以“设计向善”的主题分享了他的创作历程,“在视障伙伴的生活里,颜色不是太重要的感知方式,我们希望用最朴素的白色,去设计视障人群的日常之物。这些物品涉及公共服务、日常消费、文化教育、安全保障等。”张晗说,凹凸的盲文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读懂,但面对健康、面对生活、面对人生,所有善意和共情的创意是可以跨越语言、文化和“障碍”,治愈彼此的。

此外,钟芳、李盛弘、张靓秋等嘉宾还分别以“社会设计的可能性”“乐龄设计:服务、科学和系统”“建造内外——始于空间的城乡融合”等主题进行了分享,深受参会代表喜爱。

创意实践 将艺术融入生活

塑料瓶,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再寻常不过的日用品。在完成了其既定使命——装水之后,大多数瓶子的归属是被投入垃圾桶。然而,能否通过设计的方式开启它们的“第二次生命”?来自成都大城小村社会创新工作室(以下简称“大城小村”)的“麓湖瓶子银行”零废弃艺术社区就进行了这样的尝试。此次活动的设计工作坊环节,“大城小村”主理人李棣引导参与者体验了“瓶子木偶工作坊”,利用参与者自带的废弃塑料瓶和材料,通过创意改造赋予它们新的生命,传递低碳环保的理念。其中,参与者中不乏青少年群体。

“用艺术培养青少年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和社会责任感,让青少年儿童从小树立低碳环保观念和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理念,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这也是此次活动想要传达出来的‘生生’力量。”红点设计(厦门)品牌运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苏楠肯定道,设计工作坊对青少年儿童来说是一次很好的艺术启迪,能够让他们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去构建一个自己的环保提案。

活动期间,钟芳和红点设计博物馆·厦门创意总监兼首席策展人张丝甜还进行了授课,分享她们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张丝甜、张晗、李棣、张靓秋4位嘉宾围绕“社会设计行动——真实世界里群体创作的‘设计力’”的主题进行了圆桌对话。

据悉,“生生城市——2024社会设计行动”系列活动作为设计领域的一次深度探索与跨界融合的实践,不仅是对当前设计生态的一次全面审视,更是对未来设计趋势与社会发展路径的前瞻布局。红点设计博物馆·厦门作为活动发起者,自2018年起便致力于搭建一个跨越国界、融合多元的平台,并逐渐辐射至全球设计界,共同推动设计力量在解决社会问题、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广泛应用。红点设计(厦门)品牌运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苏楠告诉记者,这是社会设计行动主题论坛首次在成都举办,不仅为设计爱好者、行业精英及社会各界搭建了一个交流融合的广阔平台,更推动了设计思维在社会创新中的应用与实践。(本报记者 陈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