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45 期 / 第6版:乡村宜居宜业
仁和镇:“五联五创”破解基层治理难题

巴中市南江县仁和镇仁同坪村聚居点依托长征社区而建,占地面积23亩,安置群众46户125人。

近年来,仁和镇针对聚居点治理存在的融入难、管理难、发展难等突出问题,创新推行“五联五创”治理模式,成功破解基层治理难题,有效促进村(社)聚居点发展治理服务深度融合。

组织联姻

创红色先锋引擎

“长征社区党员翁力联系仁同坪村杨家院聚居点伍碧忠、李书平、李书贵,仁同坪村党员李花联系伍军、袁玲……”近日,在仁和镇长征社区和仁同坪村党组织联席会议上,仁同坪村党支部书记许杰正在宣读11名党员与44名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群众的结对名单。

“为促进仁同坪村、长征社区和易地扶贫搬迁聚居点群众融合共治,镇党委研究决定推行‘村社两点、双联共治’‘党群两线、齐抓共管’互联模式。”仁和镇党委书记雷智介绍说,仁同坪村和长征社区党组织实行干部交叉任职,同时制定党组织会商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共谋发展路径,同解管理难题,打通了党群情、村社情、组织情之间的闭环。

“我刚搬过来的时候,人生地不熟,办事也不方便,自从聚居点有了党员结对,在家门口就能找到组织。”仁同坪村聚居点居民何祥桂欣喜不已。

产业联育

创致富示范基地

产业发展离不开“火车头”的带动。昔日,仁同坪村的产业始终面临制度不完善的问题,以至于发展受限。在此基础上,该镇立足实际,坚持产业联育,以创建致富示范基地为突破口,将产业做大做强。“我们邀请了县农业局和林业局的专家实地勘探,综合研判,然后征求群众意见,群策群力,共同确定联育合作模式。”仁和镇副镇长刘竞解读了《仁同坪产业联育项目实施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在《规划》中,仁和镇首先确定了“樱花园+采摘园+农家乐”农旅一体化发展模式,致力于打造“属于自己的后花园”,因地制宜建设樱花观赏基地500亩,并同步创办樱花节,配套高山蔬菜采摘、棋牌品茗、垂钓赏花等新业态,延长产业链条。

产业联育还催生了一套致富模式,该镇通过入股、流转、经营等方式,建立“群众+村集体管理公司+业主”的利益联结机制,农户通过流转土地、就近务工等方式实现增收。如今,产业联育已促成2个规模化产业示范基地、4个标准化家庭农场、9家民宿,成功带动聚居点居民实现增收,樱花节也成为了仁同坪村的旅游名片。

公序联建

创和谐友爱社区

“现在,我们有小事就找结对党员协调解决,有大事就上‘村民说事会’,村内发展、群众矛盾等问题都可以得到妥善解决了!”仁同坪村村民李小蓉说道。李小蓉所提到的“村民说事会”,是仁同坪村聚居点和长征社区为减少邻内矛盾纠纷,组织老乡贤、老党员、离退休干部共同建立的。目前,“村民说事会”共调解大小纠纷15起,处理信访案件8件,劝导红事缓办、白事简办10起。

“为促进聚居点居民和村(社)群众间的联系,仁同坪村和长征社区联合打造了同心活动室1个,让乡亲们在茶余饭后可以去活动室开展对弈、观影等活动。同时,我们还在仁同坪村组建了1支志愿服务队、1支治安巡逻队,以便常态化开展治安巡逻等工作。”仁和镇副镇长谢欣霖介绍道。

服务联办

创便民服务典范

“我们要办手续时,只需要一个电话,‘红色轻骑队’就会主动到家里来帮我们办理业务,真是太方便了!”近日,长征社区居民黎碧芳笑容满面,止不住的夸赞上门服务的社区干部。

“‘红色轻骑队’由村(社)干部、驻村工作队员等13名同志组成,他们梳理建立了《红色轻骑代办清单》,秉持‘三网三不出’原则,以网上预约、网上查询、一网通办推动‘小事易事不出门,紧事要事不出村,急事难事不出镇’,把工作做到老百姓心坎上。”仁和镇党委副书记赵财贸介绍道。

在此基础上,该镇还开通了“仁和·红色驿站”,旨在为残疾人、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提供方便、温馨、快捷的代办服务。目前,“红色驿站”共为偏远群众代购物资42次,即接即办民事135件。

文体联动

创活力新风家园

仁和镇以“安民、便民、乐民、育民”为目标,积极搭建百姓大舞台,鼓励支持群众组建文体活动队,在歌曲、舞蹈等百姓喜欢的节目形式中融入法治、政策教育知识,传播正能量,培树新风气。“我们组建了太极龙狮、腰鼓等10支表演队伍,创作优秀乡土节目8个,挖掘民俗技艺12项,将20余名艺人纳入仁和民俗文化数据库。”赵财茂介绍,目前,文体活动队已开展各项活动50余次,新培育文体骨干30余人。

兴业之道,贵在恒专。掌握基层治理生态密码,乘数发挥“五联五创”治理效能,就要坚持把党的红色引擎倍数激活,把“人本思想”深深镶刻在治理智慧之中,让每一个举措都释放温度,为老百姓创建活力新风家园。(赵财茂 罗智勇 刘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