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现在不仅家家户户搬进了小洋房,养猪也有了专门的养殖生产房……”近日,在巴中市南江县高塔镇高家河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聚居点,村民何继俊感慨道:“搬进聚居点后,我们一家人常为没地养猪的事犯愁,但去年村里建好养猪房后,我家补了7000多块钱买了间养殖房,喂了两头猪,再也不担心家里种的杂粮没法处理了,也不用花钱买猪肉了。”
2020年初,高家河村在易地扶贫搬迁聚居点后续治理中,按照 “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的要求,在距离聚居点中心200米的地方建起标准化养殖生产用房,一举解决了村民反映的“住进好房子,没有地方养猪”的问题。
“农村的老百姓不养猪是不现实的。”村党支部书记梁大太说,“2017年建好聚居点房屋后,全村72户易地扶贫搬迁户虽然陆续搬进了新房,但是老百姓反映最强烈的就是没法搞养殖,去年村‘两委’在充分征集群众意见后,在聚居点旁建起了养殖生产房,终于了却了大家的一桩心愿。”
来到养猪房旁,村民高光银说:“没有搬迁前,猪圈就在屋里,人畜没有隔开,随时都能听到猪叫,老远就会闻到臭味。现在好了,有了集中养殖生产房,家里既干净又没有臭味,猪也养起了。”高光银指着自家养的三头肥猪高兴地说,“年底自食一头出售两头,加上平时外出务工挣点钱,生活很有滋味。”
“我们的养殖生产房主要采取‘集体管理公司+农户’的模式,通过农户自养和集体公司代养相结合,既解决了在家农户的需要,也解决了在外务工农户的需要,大家都相当高兴。”梁大太说,养殖生产房共有950平方米、48个圈舍,其中有600余平方米、32个圈舍是村民购买的自养房,剩下的300余平方米、16个圈舍是村集体资产管理公司为全家外出务工户、无劳户等提供的代养舍。梁大太进一步介绍:“代养的生猪是由农户自己购买,在称重后交予集体资产管理公司喂养,出栏时农户又根据出栏的重量减去仔猪重量,按增长的重量且低于市场价的20%向集体资产管理公司买回,这样既解决了常年外出户、无劳户没有年猪的问题,又增加了集体收入。”
“前两年回来过年都要买猪,关键是拿钱还不好买,现在村里有了代养模式,今年春节后我就买了一头40公斤重的仔猪交给村里代养,年底回来只补点差价,过年猪就解决了,又省劳力又实惠,明年一年的蜡肉也有了,真是太好了!”长期在外务工的村民梁森高兴不已。(刘晓龙 本报通讯员 肖定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