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体验炒茶
非遗黑砂传承人向港澳台大学生介绍黑砂
暑假来临,由中国科协、教育部主办的港澳台大学生暑期实习活动再次启航。7月5日至7日,来自四川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四川师范大学的港澳台大学生代表以及青年科技工作者代表、科技导师等10余人赴雅安开展研学交流活动。自此,2023年港澳台大学生暑期实习活动四川省活动正式拉开帷幕。
川茶之源——品茗蒙顶山
雅安是公认的世界茶文化发源地,在四川乃至中国茶产业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此次港澳台大学生研学首站,便来到了蒙顶山所在的雅安市名山区。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大家先后参观了牛碾坪万亩茶园、蒙顶山皇茶园、世界茶文化博物馆,听蒙顶山茶史,饮“蒙顶甘露”。
“蒙顶山上的世界茶文化博物馆对茶文化有详细解释,比如茶种分类,还有四川特色的茶马古道文化,这些都是我以前没有了解过的,此次参观进一步加深了我对茶文化的认识。”来自中国台湾的黄彦熙同学说道。
在当地茶农的指导下,学生们体验了茶叶从采摘到制成的全过程,采摘、翻炒、揉捻、烘干,原本鲜绿的茶叶在学生们手中渐渐变成日常饮用的褐色干茶。通过全程参与茶叶的制作,学生们不仅获得了全新的生活体验,还领略了川茶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认识到了四川茶产业的进步和发展。
“我觉得采茶非常好玩。”来自中国台湾的林思怡同学在采茶体验中收获满满,“在蒙顶山宁静清新的环境下,一个人慢慢采,感觉心灵得到了净化。”
非遗之韵——感受黑砂器
荥经砂器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2300余年仍窑火不息,在工艺上保持“原汁原味”,器件古朴精美,在民间广泛使用并延绵传承至今。
7日下午,港澳台大学生到达荥经县。在荥经县博物馆,学生们深入荥经砂器的“前世”,领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黑砂文化。随后,在曾庆红砂器馆,学生们在非遗传承人的带领下了解了传统砂器厂的转型升级情况,走进荥经砂器的“今生”,并动手体验了荥经砂器的制作过程。起初,大家还对黑黢黢的泥巴望而却步,但砂土细腻的触感和多变的形状很快征服了同学们的心。一个个形态各异的笔筒、花瓶诞生了。大家纷纷捧起自己的作品拍照留念,记录这不可多得的新奇体验。
此次荥经之旅,让港澳台大学生“沉浸式”感受了非遗文化和四川特色,加深了港澳台大学生对川蜀文化的了解,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在非遗黑砂的体验中,我了解了它的历史和发展现状。同时了解到,今天带领我们制作砂器的老师,他以前是一个体育生,毕业后选择回到父亲身边修习砂器制作,成为这项非遗文化的传承人,并通过互联网进行直播宣传,运用年轻的思维让这项古老的技艺持续传承,这令我十分钦佩。”来自中国香港的李嘉俊同学说道。
乡村之美——探秘龙苍沟
活动的最后一站,学生们来到荥经县龙苍沟镇,先后考察了大熊猫国家公园内的大相岭大熊猫放归基地、大熊猫国际森林探秘营地,调研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多模式发展情况,对环境保护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活动中,港澳台大学生还参观了龙苍沟熊猫民宿村,龙苍沟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韩德弘扬向大家介绍了村镇依托政策与自然环境进行产业升级的案例,让大家了解了四川乡村振兴的绿色发展之道。
“在熊猫民宿联盟成立之前,我们民宿村的产业发展无特色、不具规模,外出务工人员较多,逐步成为了‘空心村’。大家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和管理条例,运营模式也比较分散。村党支部成立熊猫民宿联盟之后,我们的民宿产业有了统一的规章和管理模式,形成了互相监督、共同发展的局面,恶意竞争、客流不均的情况也改善了很多。在政策支持及基层组织的引领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入到家乡建设和发展中,基层党组织的人员力量也越来越充实。”在韩德弘扬的介绍下,同学们纷纷在熊猫民宿村打卡留念,感受民宿村成长壮大的发展历程,以及在基层党组织的带领下,乡村走向振兴的美好图景。
“很多东西,从理论上看到和现实体会是不一样的。无论是茶文化、黑砂文化,还是日渐发展的新农村,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与自然保护区人员、黑砂手艺传承人交谈,给了我很大启发。如果可以将个人爱好融入工作生活中,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民族发展中,不仅可以进一步展现自我的青春光彩,更能为民族复兴、祖国发展贡献出强大的个人力量。”来自中国香港的一名大学生表示收获良多、感悟颇深。
蒙顶山茶、荥经黑砂等文化极具四川特色,更显天府之国的魅力。此次研学活动,让港澳台大学生进一步全面、深入地了解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受到祖国的繁荣昌盛。
据了解,2023年港澳台大学生暑期实习活动四川省活动由四川省科协、四川省教育厅、四川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共同承办,此次研学交流是活动之一。活动期间,港澳台大学生们还将深入四川本地企事业单位开展实习实践工作,学习专业知识,增长才干。(杨晓慧 本报记者 廖梅 实习生 胡采妤 陈子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