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幼儿园玩具少,老师上课也多是教识字算数,现在不仅绘本堆成了小山,还能跟着城里老师玩游戏、学音乐,孩子每天都盼着去幼儿园。”近日,达州市大竹县文星镇中心小学附属幼儿园幼儿家长李女士高兴地讲述家门口幼儿园的变化。这一转变,源于大竹县深入推进的“育苗行动”城乡幼儿园结对帮扶微改革,一场跨越城乡的教育暖流,正让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在乡野间落地生根。
据了解,大竹县农村学前教育曾长期面临“硬件弱、师资薄、管理散、理念旧”的多重困境。为破解这些难题,大竹县以“育苗行动”为抓手,出台“1+3+N”政策体系,明确城乡幼儿园“1+N”结对帮扶模式,由5所城区优质公办幼儿园分别牵手28个乡镇公办幼儿园,组建5个学前教育“育苗联盟”,通过专题讲座、教学观摩、送教下乡、沉浸式跟班学习等形式,实现资源下沉、精准帮扶。
“我们不仅要送资源,更要传理念、教方法,让农村幼儿园具备自我发展的‘造血’能力。”大竹县县级机关幼儿园园长谭娇介绍。走进该幼儿园,色彩明快的教学楼里处处是生动的教育场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由探索、合作游戏,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结对之初,大竹县县级机关幼儿园组建专业调研团队,深入6所帮扶乡镇幼儿园,通过入园观察、教师访谈、家长问卷等方式,建立涵盖硬件配置、师资结构、课程实施等6大维度的成长档案,量身定制“问题整改清单、资源需求清单、发展建议清单”。
“我们同成都市第九幼儿园签订了合作协议,成立了阅读联盟,进一步培养幼儿的阅读习惯。”谭娇说。今年5月,“致美四川 阅读悦美”“1+1+N”阅读行动计划推广活动暨“竹育书芽”阅读联盟成立仪式在大竹县县级机关幼儿园举行。成都市第九幼儿园带来的500册优质绘本,连同大竹县县级机关幼儿园筹备的300册精选图书,被现场捐赠给了各结对乡镇幼儿园。
阅读联盟成立后,大竹县县级机关幼儿园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搭建起城乡幼儿阅读交流平台,每月定期组织“云端共读”活动,每季度开展“阅读漂流”活动,让农村孩子也能读到多样化的优质读物。通过专题讲座、教学研讨、示范课观摩等形式,手把手向农村教师传授绘本教学技巧,帮助他们掌握“故事讲述、情景创设、互动引导”等核心方法。
此外,大竹县县级机关幼儿园选派12名骨干教师开展“送教下乡”活动,这一人数占全县5所龙头幼儿园送教骨干总数的60%,活动频次覆盖帮扶周期的关键节点,有效解决乡镇幼儿园教学实践难题。
如今的大竹县乡村幼儿园,正发生着看得见的蜕变。硬件设施全面升级,28个乡镇公办幼儿园的人均玩具数量从1.2件提升至3件,人均图书数量从0.8册增至3册,校舍安全、卫生条件达标率从65%提升至95%。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农村幼儿园游戏化教学覆盖率从30%提升至80%,一日活动流程规范率达90%,“小学化”倾向得到有效纠正。农村幼儿园建立家委会、家访、云课堂等多元化沟通渠道,家园沟通频率从每月1次提升至3次,家长满意度达98%。(曹芮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