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74 期 / 第3版:地方报道
区县扫描

内江市中区

优质农产品进京受青睐

    本报讯 126日,第十届全国优质农产品展销周活动在北京开幕。内江市中区10余种特色优质农产品在展销中大受青睐。

    展销活动中,内江市雷丰种植有限责任公司、内江市立利商贸有限公司聚友粮油加工厂、内江市市中区千千龙头养殖专业合作社、四川省浙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四川新茂源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5家市中区企业携爱媛38号、核桃油、内江特产水产、柠檬等10余种优质农产品参展,获得现场观展群众的一致好评。借助该平台,内江优质特色农产品推介会暨招商项目签约仪式在全国农业展览馆举行,成功签约紫金苑中药材种植基地项目和硕丰园规模化种植项目等9个项目。项目拟在市中区朝阳镇黄桷岭村、黄桷桥村分别流转土地400余亩,种植丹参、桔梗、柑橘、水蜜桃等中药材和果树,并新建烘干、加工、仓储、物流、电商等配套设施。

    近年来,内江市立足自身自然生态优势,加快实施12345”现代农业产业提升行动和“351”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方案,科学规划建设两大园区,着力打造三条产业带、四个功能示范区和五个万亩示范片。同时,大力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培育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2个、有机产品2个、绿色食品3个、无公害农产品41个,并依托优质特色农产品成功推出“甜城味”优质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有效地提升了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黄维娜 本报记者 张跃明)

 

洪雅县

茶叶生产培训班开课

    本报讯 近日,由眉山永恒应用科技职业培训中心承办的2018年眉山市洪雅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茶叶生产培训班正式开班。来自洪雅县中山、止戈、余坪、三宝等乡镇共90名学员参加培训。

    开班典礼上,洪雅县农牧局科教站站长李世洪指出,希望学员们认真学习,坚持“质量兴县,绿色兴农和品牌强农”理念,把茶叶产业打造成洪雅县的特色品牌;希望培训机构做好培训组织工作,选聘优秀师资,保质保量完成培训任务。培训中,四川农业大学教授唐茜带来“茶叶生产发展趋势及品种推广”专题讲座,为学员详细介绍了全省茶叶生产基地发展现状,推荐了新品种茶叶,鼓励学员们更新观念、科学种植,争取在产量和品质上有新的突破,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

(赵春芳 本报记者 苏文保)

 

阆中市

打造蚕桑文化博览园

    本报讯 128日,笔者在南充阆中市蚕种场巴巴寺分场看到,村民们正忙着进行管护。据阆中市蚕种场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市投资5000余万元,依托该蚕种场原有的工业遗产,对蚕种场巴巴寺分场进行了保护性开发,将桑蚕文化与工业文化相融合,将人文价值与社会价值相融合,把传承保护与发展创新相融合,倾力打造桑蚕文化博览园。

据了解,博览园占地面积300余亩,园内保存蚕品种120余个、桑品种280余个,其中4株千年古桑更是川北罕有。园内还设有蚕桑科研所,让阆中沿革千年的桑蚕文化在这里熠熠生辉。该园目前正在打造之中,不久后将对外开放。

(朱志林 本报通讯员 莫子君)

 

东坡区

荣获“中国蜂蜜之乡”称号

    本报讯 128日,在眉山市举办的2018全国蜂业大会暨中国(眉山)蜂产品博览会上,眉山市东坡区被授予“中国蜂蜜之乡”称号,成为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区(县)。

    据悉,东坡区蜂蜜养殖历史悠久。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东坡区就引进了西蜂养殖。改革开放后,该区将养蜂产业列入全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3+2”产业重点,出台扶持蜂业发展的政策,促进养蜂事业规模全面扩大,不断提档升级。

    截至目前,全区蜂群存箱量达到32.6万群,养蜂农户共1300户,今年蜂蜜产量已达到1.2万吨、蜂王浆413吨、花粉1215吨,实现蜂产品产值8.5亿元。蜂群数量和蜂产品产量稳居全省第一,进入全国前茅。

    此次获得“中国蜂蜜之乡”称号,是东坡蜂产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下一步,东坡区将着力把蜂蜜产业打造成“东坡味道”千亿产业,发展成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

(曾红 本报记者 苏文保)

 

乡城县

召开省直部门(单位)定点扶贫工作例会

    本报讯 为有序推进定点帮扶工作,助力乡城县脱贫奔康,125日,甘孜州乡城县召开省直部门(单位)定点扶贫工作例会。省科协、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攀技花学院、成都文理学院、四川省能源投资集团公司、中国进出口银行四川省分行、泸州市人民医院驻乡城县干部参加会议。四川省科协挂职干部、乡城县委副书记柯江出席会议并讲话,县人才办主任刘中平主持会议。

    会上,柯江代表乡城县委对8家省直部门(单位)开展的定点扶贫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对派驻乡城干部的倾情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并结合乡城县2019年帮扶需求对下一步定点扶贫重点工作作出安排部署。柯江要求,一是要凝心聚力,有融入乡城县脱贫奔康的荣誉感;二是要主动作为,有把自己当作乡城人的归属感;三是要严守纪律,有当好排头兵的责任感;四是要密切配合,有通力协作的团队感。他强调,省直各定点扶贫部门(单位)驻乡城全体干部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精神,在完成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发挥好自己作为本部门(单位)帮扶乡城县的桥梁纽带作用,动员省直各定点扶贫部门(单位)结合业务职能和乡城发展的实际需求,集中力量、再添举措,创新方式、精准施策,全力助推乡城县高质量完成“脱贫摘帽”的目标。

    刘中平对《四川省省直部门(单位)定点扶贫工作年度考核办法》进行了解读,并就2018年年终考核做了安排部署。

    会议还成立了乡城县省直部门(单位)定点扶贫工作组,建立了工作例会制度、简报信息制度、总结规划制度和需求对接制度,为提升省直部门(单位)定点扶贫工作成效夯实了组织基础和制度基础。

(李劲松)

 

彭山区

着力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

    本报讯 近年来,眉山市彭山区扎实抓好“两减一创”工作,通过总结推广学康家庭农场经验,积极采取减化肥、减农药施用量和创设品牌三大措施,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为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奠定坚实的基础。

    据悉,学康家庭农场位于公义镇农乐村,是占地137亩的柑橘园。园内建立水肥一体化系统和4个铵氮消纳池,通过种植水生生物消纳受污染水体中氨态氮、硝态氮、总氮的含量,实现了对富营养化水中的氮、磷等物质的净化。将处理后的水体再排放,不仅大幅度减少了化肥、农药施用量,还使种植污染得到有效治理,让支沟及河道的外排水水质得到有效改善。

    在此基础上,该区全面总结推广学康家庭农场经验,通过以点带面、示范推广,在全区13个乡镇(街道)建立了30余个种植园示范片区,推广面积达5万余亩,有效加快了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推进乡村振兴。

(刘晨 夏嘉憶 本报记者 苏文保)

 

旺苍县

获评“四川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先进县”

    本报讯 近日,在成都市举办的“四川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大会”上,广元市旺苍县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四川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先进县”。

    近年来,旺苍县始终坚持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和脱贫奔康的助推器,通过树立包容开放、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三大理念”,不断增强民营经济发展源动力;通过聚焦项目招引、环境优化、园区建设“三大重点”,不断增强民营经济发展吸引力;通过着力解决民营企业土地、融资、人才等困难,不断增强民营经济发展竞争力,取得突破性成就。

    截至9月,全县共有民营企业2489余家、个体工商户18900余户,民营经济增加值达53.43亿元,同比增长8.9%,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8.5%

(唐福升 赵全详)

 

南江县

全力冲刺脱贫“摘帽”

    本报讯 127日,巴中市南江县委宣传部在党政中心召开“决战60天,冲刺县摘帽”动员大会,会议传达了巴中市副市长、南江县委书记刘凯在全县冲刺脱贫“摘帽”决战动员视频会上的讲话精神,全面细化了当前工作,为全县贫困村摘下“贫困帽子”打下坚实的基础。

会议强调,一是要把冲刺脱贫“摘帽”决战同意识形态工作结合起来,通过入户讲政策、讲党恩、讲道理、讲工作,让群众知政策、懂政策、拥护政策,实现群众意识、精神、思想观念的转变。二是必须把冲刺脱贫“摘帽”决战同对外宣传工作结合起来,通过记录脱贫“摘帽”一线的先进典型等,全域展示南江县脱贫攻坚精彩的时代画卷。三是必须把冲刺脱贫“摘帽”决战同文化惠民工作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文化院坝”“文艺汇演会”“村村响”的作用,达到文化惠民全面脱贫的目的。四是必须把冲刺脱贫“摘帽”决战同乡村振兴工作结合起来,借力“道德银行”建设,全面提升道德修养,逐步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