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杨成彬,布拖县人民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主要从事传染病防治工作,先后获得布拖县有突出贡献的科技拔尖人才、凉山州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凉山州艾滋病防治工作先进个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2020年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凉山州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四川省医学科技三等奖等荣誉和称号。
杨成彬为积极配合治疗的患者点赞
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很多人谈病色变。然而,有那么一群人却一直奋战在艾滋病防治领域,只为守护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凉山州布拖县人民医院副院长杨成彬便是其中一员。
杨成彬(前排左二)与外国专家下乡指导工作
奉献
扎根彝区卫生一线36年
1984年,杨成彬从凉山卫校毕业后,便开始从事传染病防治工作。从布拖县交际河卫生院(现龙潭镇卫生院)到布拖县人民医院,从一个临床医生到主任医师,他始终扎根民族地区卫生一线,这一扎就是36年,为无数患者的生活带去曙光,为脱贫攻坚工作贡献了绵薄力量。
艾滋病危害性大、病死率高,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目前我国推行“发现即治疗”原则,即当发现艾滋病早期感染者,在自愿的前提下,对其进行抗病毒治疗,降低体内艾滋病病毒载量,减少传染风险,以此达到“治疗即预防”的目的。杨成彬告诉记者,很多研究也证明,早期治疗不仅可使感染者获益,而且治疗覆盖率的增加也能对普通人群起到保护作用。
杨成彬介绍,1995年布拖县发现了第一例艾滋病患者,引起了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从那时起,他便开始关注艾滋病防治工作。2004年,他到北京地坛医院学习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技术,学成后于2005年开展了第一例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填补了布拖县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工作的空白,布拖县也成为全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最早的县之一。
为达到“治疗即预防”的目的,2012年,在李兰娟院士的指导下,杨成彬打破常规开展艾滋病早期抗病毒治疗。“2016 年,我国印发的《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手册(第四版)》建议实施早期治疗。在艾滋病早期抗病毒治疗方面,我们做得比较早,效果也非常不错。”杨成彬介绍说,这一成果也获得了凉山州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为在全州开展艾滋病早期抗病毒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
突破
因地制宜独创防治方法
杨成彬自2004年正式从事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工作以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针对布拖县的实际情况,他总结出了一套适合当地的、独特的工作方法。杨成彬介绍,布拖县经济文化相对落后,交通不便,部分群众思想比较保守,对艾滋病的认识不够深入,患者服药依从性差,工作开展起来难度很大。
“在当地开展艾滋病治疗工作很难,不是说治疗技术上有多大的难度,最主要的难题是患者服药依从性差,因为依从性对治疗效果起着决定作用。”杨成彬说,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对服药依从性要求特别高,必须要达到95%以上。如果患者一个月内漏吃两三次药,就达不到标准。
杨成彬深知,要解决依从性差这一难题,必须先提高患者对艾滋病的认识。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支持下,杨成彬带领团队成员制作了《艾滋病依从性教育宣传片》,在推广过程中他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再创造,制作出艾滋病依从性教育科普画册。“我们把艾滋病病毒比喻成‘虫’,告诉患者病毒是一个很小的微生物,主要存在于人的血液里,慢慢地吃人的血(CD4细胞),会把人的血吃完。不坚持每天服药的患者,药物效果不好,身体内艾滋病病毒就非常多,可以达到几千、几万、几十万个,甚至上百万个,而且要把艾滋病传染给自己的老婆(老公)或者孩子。天天服药的人,体内只有三个艾滋病病毒,可以活三四十年,而且不会把病毒传染给老婆(老公)或者孩子。”杨成彬说,虽然这种比喻不是很正确,说法也不是很严谨,但内容简洁明了,群众一听就懂。“现在我们下乡都随身携带这个画册,宣传效果很不错,患者对艾滋病的认识大幅提升。”
在贫困地区开展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工作的困难远不止于此。虽然患者对艾滋病的认识提高了,但另一个问题又来了——患者不知道怎么服药。杨成彬介绍,一些艾滋病患者文化程度不高,不知道哪种药品该早上吃,哪种该晚上吃,吃错药的情况时常发生。为此,各级各部门想了很多办法,如举办培训班专门讲解、医务人员现场教、艾防员上门指导等,但效果都不理想。“鉴于这种情况,我觉得必须为他们制作一个特殊的说明书,教会他们自己服药才是长久之计。”最终,根据工作经验,杨成彬和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护师孙美艳,创新性地发明了“看图服药”法。
杨成彬介绍,看图服药主要就是在药盒上用太阳和月亮图案进行区分,早上吃的药就标上太阳,晚上吃的就标上月亮,药盒中间标上药片数量。制作完成后,他和团队成员当天就带到乡卫生院试验效果,村民一看就知道怎么服用。“这个说明书浅显易懂,大家一看就懂,一分钟就把他们教会了。”杨成彬说,通过这个小技巧,解决了当地艾滋病患者长期存在的服错药问题。同时,这一方法也得到了国家疾控中心的认可,目前已向全州推广。有了这些独创的防治方法,加上各级各部门的不懈努力,如今患者服药依从性大大提高。
探索
“一体化模式”全州推广
对于艾滋病,国家实行免费抗病毒治疗,布拖县人民医院是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定点医院,杨成彬深知肩上的担子有多重。为推进工作深入开展,最初他们把治疗点设在县医院,患者到县医院领药、检查、治疗,并根据路程距离为其发放不同金额的交通费及餐饮费,为患者解决后顾之忧。“当初的想法太天真了,这种模式在当地根本行不通。本来患者服药依从性就差,再让他们长途跋涉来领药,完全不现实。”杨成彬说道。
通过不断实践、总结,2009年杨成彬探索出了县乡村组一体化管理模式,实行“人盯人”精准管理,促使抗病毒治疗工作局面发生好转。具体工作中,布拖县人民医院负责统筹,为患者做全面检查,制定治疗方案,县医院医务人员定期下乡随访,处理药物不良反应、机会性感染等,为患者调整治疗方案;乡卫生院负责为患者发放药品,进行健康宣传教育及艾滋病患者的日常管理;村组干部及艾防员负责督导患者服药。“把药品发放点设在乡卫生院后,患者可以到就近的发放点领取,不再需要长途跋涉到县医院领药,省去了不少麻烦,治疗效果也大大提升。”杨成彬介绍,目前这一模式已向全州推广。
“在困难面前,我们毅然选择了困难,选择了麻烦,只为患者得到方便。”杨成彬如是说。
执着
致力于守护人民健康
寒来暑往、春去秋来,数十年如一日,杨成彬把所有心血放在了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上,时常穿梭在蜿蜒的乡村道路上、悬崖峭壁边,踏遍了布拖县的30个乡镇。他忘我的工作得到了村民的信任,获得了社会的肯定,同时也坚定了他扎根民族地区的信念。“作为一名传染科医生,守护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民族地区工作,虽然条件艰苦,但我觉得生活很充实、工作很有意义。”杨成彬说。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也是凉山州艾滋病防治和健康扶贫三年攻坚行动验收之年。杨成彬介绍,2019年,布拖县艾滋病病载检测率达到90%、抗病毒治疗覆盖率达到95%、抗病毒治疗成功率达到90%以上,提前一年实现艾防攻坚目标。
“这个任务的完成,只靠医务人员是不行的,这是党委政府、各级各部门努力的结果。”杨成彬说。凉山州艾滋病防治和健康扶贫三年攻坚行动启动后,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各部门通力协作,上下齐心,形成了全民防艾的社会格局。“虽然‘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这个荣誉称号评给我了,实际是评给布拖县1000多名艾滋病防治人员的。”杨成彬谦虚地说。(本报记者 廖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