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婷
每年11月18日至24日,为“世界提高抗微生物药物认识周”。目前,微生物耐药,已成为全球公共健康领域的重大挑战,遏制与延缓微生物耐药,需要全世界每个人共同参与。
抗菌药物(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抗真菌药物、抗寄生虫药物,都属于抗微生物药,能杀灭或抑制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的生长或繁殖。
抗微生物药物为人类的健康保驾护航,但如果使用不当,则会产生耐药。所谓微生物耐药,是指微生物与药物多次接触后,对药物的敏感性减小甚至消失,既往可以抑制或杀死微生物的抗微生物药物,不再有效或者药效减弱。所以,由于耐药性的产生,感染变得越来越难或无法治疗。
微生物耐药是一种自然现象,是微生物界的“适者生存”,它是微生物保护自己不被自然界中的抗微生物物质杀死的本领。当长期应用抗生素时,原本占多数的敏感菌不断被杀灭,耐药菌就大量繁殖,从而使细菌对这种药物的耐药率不断升高,从而抵抗抗生素。在抗生素的不断使用过程中,“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细菌为了生存,不断产生新的耐药机制,而且耐药性可在不同的细菌之间传递。如果不恰当地使用多种抗生素,则可导致多重耐药菌,甚至对目前几乎所有抗生素均耐药的超级细菌。
下列情况容易引起“微生物耐药”。
滥用抗微生物药物。抗微生物药物≠消炎药、感冒药、退烧药。抗菌药物只对细菌感染有效,如果不是细菌感染,使用抗菌药物,不仅无效,还可能误伤我们身体里的正常定植细菌,诱导细菌耐药。
使用剂量不当或疗程不足。当确定病原微生物感染并选对了抗微生物药物,这时我们要按照剂量和疗程服用。可能有人会担心副作用或产生耐药,往往使用较低剂量或稍有好转就停药,这样长期使病原微生物暴露于低剂量药物中,不仅不能杀死病原微生物,反而更容易诱导耐药。同样,疗程不足,可导致病原微生物“死灰复燃”。
过多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广谱抗菌药物,具有广泛的杀菌作用,在杀灭致病菌时,也会误伤正常菌群。所以,如果不是严重感染,需首先明确是什么病原微生物感染,再针对性地选择抗微生物药物。
面对微生物耐药,医务人员应该遵守国家关于抗微生物药物管理的政策措施,坚持合理用药原则,按照感染性疾病临床诊疗指南、用药指导原则和药品说明书,合理开具处方,不断提高诊疗水平,减缓微生物耐药。而社会公众则不要盲目购买和使用抗微生物药物,平时生活中,感冒、腹泻等,大部分都是病毒感染引起的,无需使用抗菌药物,且抗微生物药物为处方药,应根据检验检查结果,在医师或药师的指导下合理使用。(作者单位:四川省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