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86 期 / 第1版:要闻
为新时代的“新农人”助力
——第三届四川省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侧记



 

分组决赛现场

 

12224日,虽时值寒冬,但在第三届四川省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的赛场上,却一片热火朝天,来自全省21市(州)的150名农村创业者把对农村农业的热情从乡土大地带到了赛场。从他们带来的项目中,能看出我省乡村振兴的路径和未来。

“今年的参赛者既有长期奋斗在农业一线的土专家,也有一大批90后、95后创业者,还有大学生创业者和返乡创业带头人,这些都让人非常欣喜,让我们看到乡村振兴大有希望。同时今年的评委构成也很丰富,有专家教授,也有投资机构代表,给参赛选手们提出全方位的建议。这不仅是比赛,也是一次学习的过程。不少投资人当场就对本届参赛项目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希望和参赛者深入商谈,让我们看到做农业也有非常好的前景。”大赛评委、四川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理事长李洪福教授说。

 

评委点评

 

创新者:

用技术助推民族地区农业发展

今年的参赛项目中有三分之一来自省内深度贫困县,但表现却非常不俗,而来自民族地区代表的表现更是亮眼。获得金奖的项目中,就有炉霍县鲜水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四川海惠冰川菌业有限公司、德昌县观音铺优质果蔬专业合作社,约占金奖项目的三分之一。而来自甘孜州的19支参赛队伍,更是获得了2个金奖、2个铜奖、9个脱贫攻坚特别奖的优异成绩,“过去大家都觉得民族地区农业落后,但是从参赛选手中可以看出高原农业大有可为。我们有很多选手都是从外地来甘孜州创业的,而创业项目中既有传统的手工艺项目,也有高技术含量的高原四季栽培技术,大家也都做出了一些成绩,用实际行动助力当地脱贫攻坚。”甘孜州科协副主席章全说,“我们也希望通过这次活动吸引更多有技术、有能力的创业者来甘孜州创业。”

炉霍县鲜水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执行董事丁方丽便是来自甘孜州的选手之一,展示会场上,她带来的高原小番茄成了“抢手货”,不少参观者都说吃出了“小时候的味道”。高原农作物种植特别不容易,需要克服高寒山区缺氧等问题,不过丁方丽和团队却用技术在雪域高原建立了1600亩的科技示范基地,种出了西瓜、西红柿等农产品,并且把高原产品销往了成都、北京、珠海等地。“我老公以前在甘孜州工作,知道高原蔬菜的稀缺,也知道在高原种蔬菜有多么不容易,而我们家过去在山东寿光做农业,有一定的种植技术,希望能用我们的技术帮助藏区农业发展。”丁方丽告诉记者。“现在我们种植的小番茄,在伊藤洋华堂、盒马生鲜等超市,京东、苏宁易购等电商平台都有卖,一斤要卖到15元左右。2018年公司销售收入预计在2000万元左右,带动全州8000余户贫困户增收。同时,我们在理塘、泸定等地也建有基地,完全建成投产后预计收入将达到4000万元左右。虽然藏区气候条件不好,但空气质量好,水里矿物质丰富,昼夜温差大,病虫害少,种出的农作物能走高端销售路线,这些都是这里得天独厚的优势,我觉得高原农业大有可为。”丁方丽说。

 

新农人:

为传统农业赋予新活力

今年的参赛选手中,既有老一代的“土专家、田秀才”,更涌现出一批年轻的“新农人”,有80后、90后,还有95后,他们将现代“互联网+电商”新经济与传统农业相结合,为农业这一古老的产业赋予了新活力。

来自达州市渠县四川恒睿乐创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创业者张双便是一个95后。四川传媒学院新闻专业毕业的她创立了一家互联网销售公司,致力于帮助村里的农户通过电商把产品销出去。“我读大学时,有一年寒假回老家,发现村里农户种植的柑橘很多卖不出去,他们大多都是老年人,只会传统的销售模式,于是我就萌生了做电商销售的想法。一方面能帮村里把东西销出去,另一方面也是自己创业。”张双说。如今,在她的带动帮助下,当地农户通过柑橘销售年人均增收2500元。“我希望能带动更多的农户富起来。”张双说。

四川省青神县云华竹旅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岚作为竹编技艺的传承人,用新的理念赋予了这项传统手工艺新活力。他把传统的竹加工产业与生活、时尚相结合,并通过网络把竹编灯具、餐具销往了全世界,成为了知名时尚品牌CHANEL(香奈儿)的供应商,并创立了自己的时尚品牌。他用“公司+协会+科研+培训+旅游”的模式,带动周边3000余农户1万余人依靠竹编脱贫致富。“我爷爷的爷爷便是做竹编的,然后再到我爸爸,现在到我,我们是竹编匠人。我希望竹编不仅仅是一项技艺,更能成为生活、成为时尚,通过提高竹编产业附加值,让传统产业焕发新的生机。”陈岚对记者说。

 

陈岚路演

 

创业者:

各路选手展绝活

 

优秀农产品展示

 

大赛期间,除了精彩的决赛,还设置了参赛项目展示展览、优秀创新创业成果展示及各地农业科技代表产品展示。大家纷纷把自己的“看家活”搬到了展台上。

在成都天健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展台前,摆着一排排看似普通的大米,“你可别小看这些米,它的背后可是有很多专利技术支撑的,是经过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营养科测试的功能性大米。”公司总经理宋德明向记者介绍。“我岳母因糖尿病去世,糖尿病人常常控制不好主食的糖分摄入,而我是做水稻育种栽培的,希望能研发出糖尿病人放心食用的低GI(血糖生成指数)主食。所以我辞掉了公职,聚集了医学、农学、遗传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海归博士组成团队,经过了几年时间研发,做出了这种低GI的大米。我们的产品还列入了《崇州市现代农业功能区发展规划》中,是正经的科技大米哦!”宋德明说。

展示现场,除了有各种农产品的展示,还有不少传统手工艺的展示,如:峨眉山的茶艺、德格的唐卡、隆昌的碧檀陶瓷……在通江巾帼手绣前程蜀绣协会的展台前,栩栩如生的、精美的蜀绣吸引了不少嘉宾的眼球,“我们协会2016年成立,集加工、研发、销售于一体,采取‘公司+协会+会员’模式,目前通过刺绣带动了当地400多名妇女就业,促进她们增收。”协会会长李金霖对记者说。

 

投资人:

农业需要与科技、资本相结合

在今年的大赛中,不少投资机构代表也参加了评审,有不少投资机构现场便向优秀项目抛出了橄榄枝。大赛评委、四川省科技协同创新促进会秘书长、天使投资人雷伟在现场便有看中并希望投资的项目。“作为投资人,我们更看重的是技术,因为技术往往能推动产业的巨大发展,甚至带来变革,这也是传统产业的发展方向。”雷伟说。

雷伟认为,“今年的项目比较多的是传统行业的职业化转型,这也说明我们的传统农业正在向机械化、规模化、技术型转型。而今年参赛选手年龄跨度也非常大,有60多岁的传统农人,也有90后、95后的新农人,逐渐展现出农业的生机。但大家都在努力以点带面,希望将传统农业做成一二三产业联动的一体化项目,这也反映出农业发展的趋势。而在这个过程中,更需要金融资本的驱动,让这些项目能做得更好。此外,我们也看到很多民族地区的传统项目参赛,很多选手也很年轻,有想法,有走出来走向世界的意愿。我认为,这些项目如果有更多的跨界,与科技相结合、与产业相结合,是非常有亮点和特色的,也有非常好的前景。农业也需要与科技相结合,与资本相结合,农业大有可为。”

(本报记者 马静璠/ 王安平 陈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