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52 期 / 第8版:天府院校
奏响教学科研育人“三重奏”
电子科大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脑智明珠”计划有力推进

近日,四川省委教育工委公布了第二批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评选结果,电子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科研育人“脑智明珠”计划成功入选精品科研育人项目。

2019年,电子科技大学启动“科研育人新工程教育计划”专项建设。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通过前期的仔细研讨与精心筹备,不断优化项目实施方案,形成了依托尧德中教授(AIMBE Fellow、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神经信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科研团队,将高水平科研项目研究成果成体系地深入落实到本科教育的“第一课堂”,创新实施“科研育人”项目——脑智明珠计划。该计划贯穿本科学习全过程、涵盖五门核心课程、拥有四个通关项目。

强化课程建设 科教融合育人

项目负责人罗程教授介绍,“脑智明珠”计划以“通关项目”引领“核心课程”,核心课程采取层级递进模式:第一阶段以脑智相关基础及实验为核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阶段以脑智信号处理及系统设计为核心,磨炼学生的实践技能;第三阶段围绕脑智机制、类脑系统等板块开展探索研究,着力启动学生的明珠之旅。

《认知神经科学概论》作为“脑智明珠”计划的第一门课程,担任着激发兴趣、引领学生入门的角色。卢竞老师通过在课程中穿插前沿科研成果、文献分享环节,让同学们不仅对认知神经科学的学科背景、研究内容与手段等有了基础的认识,还初步掌握了文献查找、整理方法,对项目有了深入理解。

除了理论知识,项目课程还通过实践唤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软件使用、实验技术等科研基础能力。夏阳老师在《脑智认知的解剖基础》课程中安排了“神经科学实验技术与方法”环节,学生通过动手参与对脑的组织与解剖学知识有了全面的认识。在《脑智认知的实验方法》课程中,学生围绕宫殿坤老师所设计的“静息态脑电信号采集”“任务态脑电信号采集”等任务开展脑电实验,学习脑电采集步骤,熟悉实验范式。

而在《高级脑功能磁共振图像处理》课上,罗程老师秉持“基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理与工程应用相结合”的理念,将同学们分为五大小组,各自按照主题进行工程实践。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李文远介绍,项目会定期发放课程反馈卡,便于课程中期老师及时根据学生建议调整授课内容,课程结束后用于项目整体策划协调、及时更新培养方案。项目组定期举行组内或扩大两种模式的教学研讨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启发思路,增强课程针对性和吸引力,做到“研-教”相长,“教-学”相长。

优化实践项目 成果导向育人

目前,参与“脑智明珠”计划的同学已在有条不紊地开展课程学习、项目研究。指导老师和同学们在通过线上及时交流和讨论问题、在课程群中分享当前行业新闻与前沿动态的同时,也积极开展线下见面讨论交流会,当面交流想法、提供指导。项目组同学们以课程为契机,深入学院各科研团队实验室,与导师、师兄师姐开展深度交流,进一步以主试身份参与实验,体会科研过程,进行以探究为基础的学习。

“项目为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同学提供了可深入接触的科研学习平台,只要足够主动,就能有成长的机会。”一年以来,来自电子科大计算机学院的廖星宇同学深度参与“脑智明珠”计划的脑机接口与脑功能增强项目,师从项目组刘铁军教授在实验室开展工作,进入项目的第一学期即已可以参与核心项目,其参与设计的“生理数据综合处理软件”得到中电集团验收通过。

据统计,以项目为依托的全国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等竞赛中,项目组同学参与率已过半。

注重思想引领 思政领航育人

“脑智明珠”计划2020班班主任权凌老师介绍,“脑智明珠”计划还面向大、中小学生及社会公众进行拓展推广,致力于帮助学生从“输入”向“输出”转化,让思想政治教育充分融入项目,建立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项目组联合香港大学、七一映秀中学开展“川港师生四川学校重建发展项目”,走进七一映秀中学,开展党史宣讲、探寻生命奥秘、对话代表人物,用科学助力七一映秀中学走向新时代,该活动受到媒体广泛关注。

项目成员还围绕以“助跑绿色大运,‘减碳官’在行动——将生态环保刻进DNA”的主题开展系列环保活动,走进国家公园,探索神奇自然、组织植物探寻越野赛,在趣味活动中拥抱自然,发现身边生命之美,用科学创新助力绿色生态。

此外,“脑智明珠”计划还面向成都市高中生群体,开展脑科学公益科普科学营,通过科普讲座、实验室参观等活动,启发青年思维,播撒科研种子,致力让同学们切身体悟生命学科的影响力与可为之处。项目班级设置有原创杂志,同学们自主进行编创设计,记录自己在项目中成长探索的关键节点,凝聚班级力量,传承班级理念。

据了解,“脑智明珠”计划实施以来,有效保障了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素质”同步发展。(权凌 范玥儿 尹艺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