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年来,德阳什邡市黄背木耳产业蓬勃发展,产能已提升至2.3亿袋,成为带动当地群众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之一。然而,产业发展背后的菌渣处理难题日益凸显。什邡市科协以党建为引领,依托“天府科技云”平台的“科技资源精准匹配”核心优势,主动扛起服务产业发展的责任,推动菌渣利用提质增效。
据了解,此前当地生产木耳的废料多采用广谱菌剂及传统微生物发酵制作有机肥,但因含有大量木质素,肥料袋分解率低、生产周期长,加之有机肥市场竞争激烈,本地有机肥厂销售陷入困境,菌渣堆积风险逐渐显现,成为制约什邡黄背木耳产业持续发展的“拦路虎”。针对这一痛点,什邡市科协第一时间将菌渣处理技术需求上传至“天府科技云”平台,借助平台海量的科技资源,开启精准寻解之路。
此外,什邡市科协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多次召开党组会议专题研究菌渣处理难题,并成立由骨干党员牵头的“科技助企突击队”(以下简称“突击队”),明确“党建领航、云平台搭桥、政企联动”的解题思路,依托“天府科技云”平台的数字化服务能力,让科技服务精准触达产业需求,主动扛起服务产业发展的责任与担当。
破解产业难题,科技支撑是关键。突击队充分发挥“联”的优势、“桥”的作用,一方面通过“天府科技云”平台的智能匹配系统,筛选生物菌剂领域的顶尖科研团队;另一方面带着平台匹配的精准信息积极奔走对接,成功联系到在生物菌剂和木质化高分解菌剂领域拥有深厚研究积累与成熟科技成果的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农业农村部成都沼气科学研究所,为破解难题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为推动科技成果快速落地转化,什邡市科协进一步延伸服务链条,借助“天府科技云”平台的企业资源库,精准定位本地相关企业,积极联络专注生物菌剂研发与土壤研究的德阳杰化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有限公司、食用菌生产龙头企业什邡昊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有机肥生产骨干企业四川大丰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天府科技云”平台的“科研成果+企业需求”双向匹配功能,让三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与科研院所专家“一拍即合”,迅速形成“科研单位+生产企业+加工企业”的联动合作模式。
各司其职、优势互补。科研院所提供核心技术支撑,食用菌企业保障原料供给,生物菌剂企业负责技术转化,有机肥企业承接加工销售,共同为菌渣及农作物秸秆高效利用探索新路径,“科服保姆”全程跟踪服务,确保合作各方信息畅通。目前,各方已通过“天府科技云”平台完成合作意向备案,即将开展实质性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工作。
一直以来,什邡市科协以党建红引领科技兴,通过建强突击队、激活“天府科技云”平台效能、聚合产学研力量,不仅有效破解了黄背木耳产业发展的后顾之忧,更搭建起“线上云平台+线下服务队”科技服务产业的坚实桥梁,为地方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什邡市科协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