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59 期 / 第2版:综合新闻
残疾人家庭发展的困境与出路探究


家庭是人们生活的主要环境,也是最为活跃的社会细胞,家庭发展属于国家基础性的、民生问题。对于残疾人尤其是重症残疾人来说,家庭的意义尤为重要,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说家庭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唯一依靠。

残疾人家庭发展能力包括残疾人家庭成员的社会适应能力、市场竞争能力、收入能力、抵御风险能力、家庭情感凝聚力、人口再生产能力等。对残疾人家庭困境和出路进行研究,能够更好地支持和帮助残疾人家庭,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

影响残疾人家庭发展的主要因素

从我国发展现状来看,大多数残疾人都生活在自己的家庭中,由家庭承担对残疾人的照顾和康复等一系列事务,因此,残疾人生活质量与其家庭状况密切相关。影响残疾人家庭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婚姻状况、残疾类型、残疾等级、生活自理程度、社区服务质量、有无职业、文化程度、社保情况、家庭收入、家庭结构、家庭关怀、社会交往等。

残疾人家庭发展的主要问题

家庭经济收入普遍较低。残疾人就业率较低,自身收入没有保障,康复性治疗开支大,尤其是重度残疾人还需要专人照顾。高昂的康复费用使大多数家庭无力承担,一些重度残疾人家庭成员不得不选择辞去工作专心照顾残疾者,导致家庭收入下降。因此,残疾人家庭往往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相比一般健全人家庭的经济状况有明显的困难。

家庭照护面临各种困境。首先,大多数残疾人照顾者身心疲惫,社会交往圈逐渐萎缩,将自己禁锢在了围绕照顾残疾人的生活内容上。其次,家庭照顾者对残疾人康复工作无所适从,对康复的内容以及康复机构的安排不了解。同时,随着照顾者年龄增大,对残疾人的照护会逐渐力不从心。

家庭补贴难以缓解压力。我国面临残疾人口基数大、家庭规模逐步缩小、就业市场竞争激烈等问题,导致残疾人福利陷入负担较重、供给不足的困境。目前,我国许多残疾人都存在入不敷出的同时却无法享受低保金的情况,即低保金、救济金的领取比率无法满足残疾人群体的实际需要。领取低保金的限制条件诸多,包含家庭收入、个人状况、就业情况等,在实际情况中,无配偶的残疾人通常领取救济金的比例高于有配偶的残疾人,但有配偶的残疾人往往更需担负家庭资金的重担。

托养服务可望而不可及。多数残疾人家庭面临相同地照料困境,即照顾者担心自己无力照顾时,残疾人的老年生活无所依托。对于大多数残疾人家庭来说,私立养老院收费太高,根本无力承担;而公立养老院程序繁琐,名额有限。残疾人家属普遍希望建立更多福利性托养机构,将生活无法自理的残疾人接收下来统一照护,为他们提供一个老有所依、老有所养的安身之所。

残疾人家庭发展能力提升探索

增强残疾人家庭发展能力是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的有效手段,而家庭政策的配套完善是提升家庭发展能力的基本保障。在针对残疾人家庭政策中,应从残疾人福利和家庭政策法规、残疾人津贴、家庭成员的工作福利、社区照顾与家庭服务等方面进行梳理,提出完善我国残疾人家庭政策的探索性建议。

提高残疾人家庭就业服务支持。继续完善残疾人就业福利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残联的组织优势,加强与区、街道、社区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的联系,了解掌握本辖区残疾人的求职情况、失业情况和就业情况,对残疾人提供就业培训服务。对于重度残疾人家庭,可为其家人提供就近、就便的公益性工作岗位,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照顾残疾人,又满足了家庭成员的工作需求,提高残疾人的家庭收入。

提高残疾人家庭社区服务支持。采取志愿者助残等多种形式,解决残疾人及其家庭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从无障碍居住环境、社区照料服务、康复训练指导服务、社工专业心理疏导等方面提供家庭政策支持,改善残疾人家庭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

提高残疾人家庭经济支持力度。加大残疾人社会福利特别是特殊福利的投入,构建以残疾人家庭为核心的多元福利供给体系,采取扶助、救济和其他福利措施,对残疾人家庭的经济困境、医疗康复困境、抚幼和养老的照料困境以及教育困境等提供经济支持,保障和改善残疾人的生活。

建立更多福利性托养机构。做好重度残疾人托养服务是扶贫的重要方面,也是提高残疾人家庭发展力的前提保障。由政府和社会组织建立的托养机构,接收无人照料和缺乏照料的重度残疾人,给予照料护理,提供康复和医疗帮助,使他们生活有保障。这项工作需要政府支持,也需要全社会的大力帮助。

残疾人家庭发展虽然面临着很多困难,但随着国家对残疾人事业的逐步重视,社会观念的逐渐改善,残疾人就业服务能力不断提高,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残疾人生活状况和就业前景会越来越美好,残疾人家庭发展能力将不断提升。(成都市残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