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由于气候条件和地理位置不同,养鹅的最佳季节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春季和秋季是养鹅的最佳季节,而春季养鹅需做到“三保三防”。
“三保”保证育雏温度
育雏方式大致可分为地面垫草育雏和网上育雏。一般第一周育雏温度要求达到28℃~32℃,以后每周下降2℃。当地面平养使用保温伞、保温毯等育雏时,要调节好伞下、保温毯等温度,达到雏鹅所需温度。笼养多层育雏时,要注意上、中、下层温度均衡,光照要充足。
测定温度应在室内不同角度、不同温区分别挂温度计(最好一处用干湿球温度计),离热源近处可取规定温度的上限,低温区可取规定温度的下限。温度计应挂在距离育雏床5~10厘米处(与雏鹅背部高度平行)。当雏鹅在预防接种或分转群时,可暂时将温度提高2℃~3℃,并在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
保持空气新鲜
通常是在育雏室两侧或顶部分别留进气孔和排气孔,安装活动门,白天气温高时适当开大,晚间气温低时,适当关小或关闭。总之,以人进入鹅舍不感到刺眼或刺鼻为宜,注意进气孔不要直接对着雏鹅,防止贼风侵入。
保持适宜湿度
湿度以65%为宜。适宜的湿度使雏鹅的水分蒸发与体热散发比较容易,雏鹅感到舒服,其休息、食欲、活动良好,发育才能正常。雏鹅脱温后,要及时放到室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接受充足阳光。
“三防”防止煤烟中毒
为减少中毒发生,应尽量减少使用火炉供热;采用火炕、火墙供热时,最好将燃烧室放在室外,定时清理烟道,保持畅通,勤观察育雏舍温度是否正常、是否有煤烟味等;大力推广水暖、保温伞、保温毯等育雏电热设备。
防止疾病发生与传播
预防接种。当鹅雏没有母源抗体或母源抗体不足时,要及时注射抗小鹅瘟高免血清,1日龄每只皮下注射0.5毫升,10~15日龄每只注射鹅副粘病毒疫苗0.5毫升。
白痢病。病初可采用土霉素治疗,每50千克饲料加150克,连喂3天,或采用肠囊康饮水。
消化不良。喂给营养全、易消化的雏鹅饲料,少给勤添。
感冒。保持舍温稳定,避免贼风侵入育雏室内,用金霉素按0.3%的比例拌料或用新感康饮水,连用5天,可有效预防感冒。
防止农药中毒
一旦发生有机磷中毒,建议立即注射硫酸阿托品灭菌水溶液,成鹅每只0.5毫克,严重者半小时后可再注射1次。(据全国农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