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18 期 / 第2版: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特别报道
以想象 致未来
四川省科协倾力打造“想象力教育工程”科普品牌活动


四川省青少年想象力教育工程成果发布。

科幻是基于科学、面向未来、关注全人类的文化,它可以为科学研究提供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为创新创业提供无穷无尽的可能性,为广大人民提供预见未来的精神产品,也为广大青少年提供激发想象力、好奇心和探求欲的驱动力。

想象力、好奇心、探求欲对提升创新能力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成为新时代的要求,四川省科协对科幻事业的坚定支持,始终以科幻提升青少年的想象力和创新力。

2020年以来,四川省科协持续性、系统性地开展以科幻为抓手的“想象力教育工程”,实施部署“一校一刊”优秀科普科幻期刊配置工作。项目实施三年多来,已覆盖全省21个市(州)约1万所中小学,直接服务师生数万人次,成为独具特色的创新型科普品牌活动,对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打造创新型科普科幻活动品牌,培育我省科幻文化土壤起到了显著作用。

彭柳蓉分享创意写作要点。

从种子到大树

想象力教育工程茁壮成长

2020年,四川省科协在全国率先开展“想象力教育工程”,将科幻作品、科幻讲座带进校园。期间,科普科幻进校园活动共在全川5所示范学校进行,除成都市双林小学、成都七中(高新校区)等成都本地学校外,还在凉山州民族中学等学校开展。

“你希望自己有怎样的超能力?”“如果以我们今天讲课的教室为背景,创编一段科幻小说,可能会发生什么故事?”202010月,“2020:我和科幻有个约会——科幻作家走进中小学活动”走进成都市双林小学。知名科幻作家彭柳蓉以“科幻阅读课:你也能成为科幻作家”为主题,为现场近200名“双馨”学子带来了一场科幻盛宴。课堂上,彭柳蓉分享了“悬念的开头”“设计启程-启蒙-考验-回归的人物塑造四部曲”“看最新的科技,做想象力练习”等科幻小说创意写作要点,引爆现场学生对科幻的热情。积极的互动、热烈的讨论、精彩的分享、及时的激励,让学生们受益匪浅。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国科协发布的《关于利用科普资源助推“双减”工作的通知》精神,2021年,“我和科幻有个约会——想象力教育工程”加大实施力度,不仅扩大了优秀科普科幻期刊的配置范围,覆盖全省21个市(州)近1万所中小学图书馆(室),科普科幻进校园主题活动也在全川6所中小学重点开展,为超过1000名师生带来了与众不同的科幻主题讲座,受到了学校师生和家长的热烈欢迎。

“同学们,你们想知道科幻小说是如何创作的吗?”20225月,“我和科幻有个约会——科普科幻想象力工程”进校园主题讲座在成都市郫都区新民场中学举行,充满未来感与想象力的科幻主题引起了学生们的热烈关注。讲座中,《科幻世界》编辑、四川网络作家协会会员、科幻小说作者、编剧泽泽将充满未来感的科幻画面呈现在学生们面前,点燃了他们探索科学的热情。该校学生马琳表示:“这堂课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因为我以前对科幻没有什么兴趣,可是今天上了这堂课之后,唤起了我对科幻故事的兴趣,我觉得特别有意思。”

今年,以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为契机,“想象力教育工程”进一步提档升级,一场关于想象力的盛会如火如荼的展开。在四川省科协和省作家协会联合开展的首届四川省青少年科幻创作征集活动中,共征集作品12979份,经专家评审委员会三轮评选,共评出入选作品4633个、优秀作品1765个、最佳作品220个、表现优秀的组织单位13个、四川省想象力教育工程基地38个、表现优秀指导教师181名。在昨日举行的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科幻大会四川省青少年想象力教育工程成果发布仪式上,“科幻画类”“创意策划类+专项创作类”“科幻文学类”三类最佳作品悉数公布。

这些作品通过青少年的视角,围绕太空探索、人工智能、环境变迁、未来世界等主题,对宇宙万物、未来人类社会生活和科技发展展开了无限遐想,展现了中国新时代青少年飞跃的想象力和磅礴的创造力。

泽泽讲述《流浪地球》小说诞生的故事。

从过去到未来

科幻人见证青少年想象力飞跃

只有将想象力融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青少年才能借想象之翅膀,飞向更加闪耀的未来,想象力教育这条道路才会更加宽阔。

如何在孩子心中种下科学的种子,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毫无疑问,科幻是承载这一使命的绝佳载体。

“因为科幻是最有意思的科普。”对此,泽泽深有感触。作为“想象力教育工程”的主要参与者,四年来,她见证了青少年想象力的飞跃。“四年来我去过成都、凉山、绵阳、自贡、南充等市(州)的学校,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学生对辅助性课程和充满想象力的世界很感兴趣,现在很多学校都主动邀请我们去开展活动,带领学生到想象世界来一场壮丽冒险。”泽泽如是说。

在谈及最让她感到惊喜或难忘的一场活动时,泽泽回忆道,是在康定中学开展的那场活动。“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山区学校教学资源相较于城市稍显落后,我之前也这样觉得,所以去康定前,我认为那里的学生可能并不了解什么是科幻。结果到了现场之后,我发现那些学生的科学知识储备量很丰厚,阅读素养也很高,他们很多充满想象力的想法让我惊叹不已。我当时就有一种感觉,不管身在祖国的任何地方,都能看到中国更加美好、强大的未来。这些孩子就是我们的未来,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是我们未来努力的方向。”

不只是泽泽,在撒播科学种子的道路上,还有许许多多的“科幻人”,他们甘当孺子牛,默默地为这一使命努力着。

获得2022年度科幻星火奖十佳创作奖的科幻作家路航就是其中之一。路航从小就对科幻着迷,目前在《科幻世界·少年版》发表了6篇短篇小说,他十分想要加入“想象力教育工程”。“我是个在小镇上长大的孩子,当时我们镇上的书店差不多一个月只进一本《科幻世界》杂志,如果想买就得去抢,还经常买不到。所以说,相较于城市的孩子,我们那里的教育资源十分稀缺,连买本科幻杂志都是件困难事,更别说有老师来给我们讲课了。”为此,路航希望通过网络或其他可行的方式,把“想象力教育工程”开展到基础条件相对落后的地方,让和曾经的她一样的孩子可以通过手机、电脑或者其他方式接触到科幻,缩小城乡想象力教育差距,见识世界的另一种可能。

路航还透露,今年她打算写一本少儿科幻长篇小说,主要内容是一个主人公为留守儿童,父母在外星球打工的故事。“我希望可以参与到‘想象力教育工程’中去,到时候,我会带着我的新书去和孩子们交流,既可以和他们分享我看世界的角度、故事主人公的故事,也可以教他们发散思维,创作科幻作品。”路航说,如果有机会,她还愿意前往山区学校开展讲座,满足青少年对科幻的需求。

“阅读科幻作品尤其是反乌托邦类作品中不同科技背景下的世界观,也是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培养创造性、批判性思维的有效方式,因为这些作品通常具有深刻内涵。”在科幻世界杂志社工作多年,编辑颜欢对如何培养青少年想象力,也有一些自己的想法。颜欢举例说,科幻作品中常常会设定一些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如“逃离地球的飞船只能装下十万人,怎样去选择这十万人类火种?剩下的人又该怎么办?”等,在寻找解决办法的过程中,青少年将进行大量的阅读与思考,这个过程对培养青少年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帮助。颜欢提出,除了广泛阅读外,青少年还可以通过艺术创作、手工活动等来培养自己的想象力。

京渝川科协协同开展青少年想象力教育工程签约仪式。

从幻想到现实

培育具有科幻创作潜力的新起之秀

现在,让我们把目光再次聚焦到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科幻大会上。记者从会上获悉,由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阿来,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罗伯特·索耶担任的“想象力教育工程”名誉宣传大使,以及组建的专家团和讲师团,将为全省乃至全国青少年提供优质的想象力教育内容。而在今年3月举行的第33届中国科幻银河奖颁奖典礼上,发布了首批“想象力教育名师”名单,分别为科幻世界杂志社前总编辑谭楷,著名科幻作家王晋康、星河、谢云宁、阿缺、杨晚晴等,电子科技大学文学类核心通识课程首席教授、文学博士何敏,中国第一位科幻博士、四川大学中国科幻研究院教师姜振宇等。他们走进校园为同学们授课,通过网络平台将课程分享给全省乃至全国的青少年们。

“关于儿童的想象力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要保护。”王晋康说,想象力是人类天生的,人类区别于其他物种就是因为我们有想象力。“我们常开玩笑说,小孩子说谎的能力就是一种想象力,这是天生的,所以我们要保护小孩子的好奇心,并为之提供茁壮生长的土壤,让他们的想象力不被抹杀。”

“我觉得所谓名师,其实不只是单方面的,名师和孩子之间可以互相学习,我们最终的目的是希望对那些有志于进行科幻创作的孩子进行培养,让中国有更多的科幻作家脱颖而出。”阿缺说,他准备把自己十多年的写作经验作一个总结和梳理,与孩子们进行交流,也希望能从和孩子们的交流中得到一些新的观念和看法。

之前,阿缺还在火车上给凉山的孩子们讲述了科幻故事,在那个场景下,孩子们的体验感很好,现场反响也很热烈,这让他对如何更好地开展想象力教育工程有了更多的思考。对于如何提升偏远地区学生的想象力,阿缺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除了阅读科幻作品外,我们还可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些与科幻相关的游戏,例如小型情景体验这一类带有故事情节的游戏,在我过去的教学工作经验中,我发现这种寓教于乐的游戏对提升青少年想象力很有帮助。”

“除了大量阅读和学好学科知识外,还应该走出去看一看。”杨晚晴根据自身教育经验分享了一些看法,“随着时代发展,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广阔,例如观看科普视频、参加户外活动、打益智类游戏等,当然,这些方式都要建立在适度的基础上,值得肯定的是尝试不同的活动,可以增强孩子们的体验感,也可以使想象力得到一定提升。”

“青少年时期是创造科幻作品的黄金时期之一,这一阶段的年轻人想象力丰富,知识体系牢固,因此写作力是很蓬勃的,同时也会为作者更长远的写作积蓄力量。”杨晚晴说道,写作建立在青少年学好学科知识的基础上,丰富的知识储备是科幻创作的基础,没有知识作为支撑,即使科幻创意灵光一现,也很容易被推翻。但如果青少年能够好好学习,多加尝试,在创作科幻作品的过程中,将形成独立的思维体系,提高自身动手能力,这对培养青年科技人才也有很大的帮助。

为促进四川省青少年想象力教育工程进一步发展,在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科幻大会开幕式上,还举行了京渝川科协“协同开展青少年想象力教育工程”签约仪式。四川、重庆、北京三地科协共同签署《协同开展青少年想象力教育工程合作备忘录》,通过共建共享优质科普科幻资源、加强科普科幻人才交流、融合开展科普科幻活动等,不断提升三地青少年的科学素质,切实提升广大青少年的想象力、创新力。

(董沙沙 本报记者 陈兰)

(本版图片由科幻世界杂志社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