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45 期 / 第5版:乡村振兴
如何“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全面发力”?代表委员积极建言献策

今年四川省两会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话题,成为代表委员们关注、热议的焦点。如何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全面发力?围绕乡村致富、城乡融合发展、农业基础设施等方面,代表委员们积极建言献策、把脉支招。

杜晓秋:用冷库起一条乡村致富路

省政协委员、南充市农业科学院副研究员杜晓秋今年关注起了乡村的储藏冷库。在她看来,想让农民增收,提升经济条件,不仅要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质量,更要考虑下一步销售环节,用冷库起一条乡村致富路。在储藏冷库建设上,杜晓秋建议首先需要合理布局,选择产业发展基础好、产品特色优势强、设施需求强烈的村镇集中建设,体现产业优势,发挥规模效应,补齐冷链设施短板。其次是加强主体设施建设。支持家庭农场、专合社等合作建设规模适度的储藏冷库以及配套设施设备。

郭春生:地理标志+乡村工匠可成为乡村振兴的一种发展新模式

省政协委员、致公党四川省委会教育专委会主任、西南交通大学图书馆馆长、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郭春生认为,地理标志产业对于促进乡村振兴扮演着重要角色。乡村工匠在地理标志产品的创造、生产、推广和销售中普遍参与。郭春生提出,四川各地应落实《关于推进乡村工匠培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根据当地地理标志资源的特点和优势,结合乡村工匠的技艺和传统,制定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和课程。邀请行业专家、技艺传承人等为乡村工匠进行指导,提供新的技术和知识,帮助提高技术水平。在地理标志产业集聚地区或特色小镇等,建立乡村工匠实训基地。同时,发挥职业院校优势,系统地整理、传承、研究和创新传统工艺,培养新一代传承人。

陈冠夫:以新唐卡技艺人才传承与创新培养,带动乡村振兴

省政协委员、成都七中附属小学副校长陈冠夫表示,传统的唐卡绘画艺术以线条细腻、色彩鲜艳、图案繁复而著称,在保持传统绘画风格的基础上,可以尝试运用新的绘画材料和技术来提升唐卡的视觉效果和艺术价值,比如融入中国画、版画、水彩、油画、泥金等丰富的表现技法,以此来探索新的绘画风格和技术手法。同时,可以结合乡村振兴来推动唐卡绘画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通过发展唐卡主题的旅游、手工业来带动当地就业,培养更多优秀的唐卡艺术家和工匠,为唐卡绘画艺术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向应田:吸引年轻人返乡,共同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统筹推进农民进城和人才入乡,完善乡村人才引育留用机制。省人大代表、宣汉县龙泉土家族乡高架村党支部书记向应田对此感触颇深,在他看来,年轻人回流,可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人力资源。针对如何吸引年轻人返乡,共同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这一问题,向应田建议首先大力推动村集体产业的发展,产业壮大了,自然也就能吸引年轻人返乡。同时,加大对乡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建设,尤其是一老一小相关领域,照顾好老人孩子,年轻人也就更能放心。

唐本栋: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领作用

省人大代表唐本栋是四川东柳醪糟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公司以发展糯稻产业为载体,大力开展龙头企业帮扶帮带活动,将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本次四川省两会,唐本栋针对乡村全面振兴、城乡融合发展提出建议:在城乡融合一体发展的进程中,应更好地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带领作用。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打造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主导的上下游全产业链条,制定培育和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竞相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带动城乡融合发展。以此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让农村更美、农业更强、农民更富!

杨海:提高农业生产用水灌溉效能

省人大代表、宜宾市南溪区仙临镇龙川村创业青年杨海认为,目前我国农业正处在全面发展的重要阶段,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实现现代化农业的基本保障,政府对农业基础设施投入逐年增加,但在农业生产用水的设施投入和管理还应该进一步加大。要多部门组成专家组,调研走访形成解决问题的报告。在各相关部门了解问题后,形成一套组合拳规划指导,整合相关涉农项目资金,解决农业生产用水问题。新建提灌设施,实现农业生产主要区域提灌站供水灌溉全覆盖。

张玉娟:加快建立乡村振兴人才引留育激励机制

省人大代表,叙永县副县长、九三学社泸州市委会副主委张玉娟在乌蒙山区调研中了解到,人才引进难、留住难,成为摆在欠发达地区面前的一道难题。为此,她提出建议,抓住城乡深度融合发展的机遇,加快建立乡村振兴人才引留育激励机制,即做好的文章,夯实的基础,落实的举措,打通乡村振兴智力扶持、技术支撑、惠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肖文华:以科技赋能引领乡村振兴

15年前,省人大代表,内江市资中县双龙镇三柏社区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肖文华从四川省农科院引进血橙8号(晚熟血橙),并引进四川省农科院资中血橙试验示范基地落地三柏村。在血橙产业支撑下,三柏村实现从软弱涣散村、省定贫困村到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全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和乡村治理示范村的蜕变。肖文华介绍,现在,三柏村还与四川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十几个血橙品种,通过科技赋能,三产融合,血橙产业正实现二次腾飞。(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