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赵丽娟,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四川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副院长。先后获得校级“优秀共产党员”、“优秀论文指导教师”等荣誉。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教育部项目1项,7项校企合作项目,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40余篇。
在此次挖掘过程中,对于象牙制品的保护,文保人员尝试采用了四川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赵丽娟教授和其科研团队研发的仿生保水材料和高弹性缓冲衬垫。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个文物保护“神器”背后的故事吧。
研发新材料破解湿文物考古难题
在此次挖掘过程中,三星堆5号坑出土的一块仅有几厘米的小型象牙制品被提取出来后装进了一个透明的小盒子里暂时保存。这个小盒子引起了很多观众的好奇,它有什么神奇的作用呢?
原来,它被称为文物保湿保存盒,专门用于暂存刚出土的文物。盒盖上是一种仿生保水材料,下面是一种高弹减震材料,盒子可让象牙在运输和展示过程中最大程度展现它出土时的模样。
赵丽娟介绍,这种仿生保湿材料通过分子设计,引入抑菌功能,可有效控制霉菌细菌等对文物的侵蚀。其结构可有效控制水的扩散和挥发,减少出土环境与埋藏环境的差异。既能防止文物失水,又能抑制材料中的水对文物的反渗透,让文物在较长时间里保持恒定的水分含量。而高弹缓冲衬垫材料能根据文物的形状进行塑形,有效保护脆弱文物在运输和展示过程中受到震动带来的损伤。“小盒子是对小器物进行保护,不过,盒中的仿生保水材料也能通过敷‘保湿面膜’的方式用于大的文物,让文物最大限度保持出土时的状态。”赵丽娟说。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赵丽娟教授在四川师范大学从事教学和科研已有10个年头,不仅她的课堂深受同学们喜欢,其科研成果也得到社会广泛关注,在多个领域得以应用。她的主要研究方向有两个,一是多孔材料的结构设计与性能的研发,二是文物和功能涂层防腐性能研究。现在,赵丽娟教授和团队的研究成果除了应用在文物保护方面,在民航飞机的金属层防护方面也有贡献。
“我希望把我们的科研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这样的科研是有根的,能够在社会应用中找到科研的价值,这种感觉对于我来说比发一篇文章还要自豪。”赵丽娟说。
鼓励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赵丽娟总是鼓励学生要有批判性的学习观念,她尊重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进行有根据的猜测,放手让学生在做中学、在错中学,引导学生基于证据推理和理性思维做出正确的判断。
她要求学生每做一个科研,都要思考科研的意义。她说:“今天的我们身处一个万象更新的大时代,新发展热火朝天,新课题层出不穷,科学研究不仅需要在书斋里实验室中穷经皓首,更需要在广阔大地上干一番事业,最终反哺社会、造福于民。”(杨文斌 黄嘉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