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9 期 / 第4版:科学生活
地球的脉搏:解读天然地震的不同“性格”

● 高咪 潘恒

大地从未沉睡。在我们脚下,地球始终保持着深邃且规律的生命节律,而地震,正是这颗星球最直接有力的语言。每一次震动都在诉说着地壳内部的故事,只是有的轻柔得如同絮语,有的却狂暴得好似怒吼。了解这些语言的分类与含义,是我们与这个动态星球展开对话的第一步。

主角:破坏力之王——构造地震

若要评选地震家族的主角,非构造地震莫属。它数量最多(占全球地震的90%以上),也是破坏力的代名词,诸如“5·12”汶川地震、日本“3·11”地震等,都是它的杰作

它的诞生,与地球的板块运动直接相关。地球的岩石圈好似几块拼在一起的巨大蛋壳,在其下方柔软的地幔上缓慢漂移、碰撞、挤压。在板块边界,巨大的力量使岩层弯曲变形,能量不断累积。当压力超过岩石的极限时,岩层便会突然断裂、错动,就像一根被压弯的木头猛地回。这个剧烈的弹性回跳所释放出的巨大能量,以地震波的形式传出,便造成了构造地震。这类地震通常震动强烈,影响范围广泛,是我们防范的重中之重。

信使:火山的咆哮——火山地震

在火山活跃区,如日本、印度尼西亚,还存在另一类地震——火山地震。它的成因并非板块挤压,而是与地下岩浆活动紧密相关。当岩浆聚集、向上涌动冲击岩层,或者火山通道中气体发生爆炸时,便会引发震动。

火山地震通常规模不大,影响范围局限于火山周边。但它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信使角色:在火山喷发前,岩浆移动会导致火山地震的频率显著增加。因此,监测它成为科学家预测火山喷发的关键手段。

配角:局部的扰动——塌陷与诱发地震

除了上述由自然力主导的地震外,还有两类影响范围较小但不容忽视的地震类型。

塌陷地震:多发生于喀斯特地貌区或大型矿区。这是因地下溶洞或采矿留下的采空区顶部岩层塌陷所导致的。这类地震能量小,但足以对局部区域构成威胁。

诱发地震:带有明显的人为痕迹。如人类的大型工程活动,可能会打破地下应力平衡,激活微小断层,从而引发地震。

从板块碰撞的洪荒之力,到岩浆涌动的炽热呼吸,再到人类活动引发的细微震颤——地震的多重面相,共同勾勒出地球作为一颗活着的行星的真实图景。解读这些大地脉搏的不同节奏,不仅关乎防灾减灾的智慧,更承载着人类对自然之力的深刻敬畏。下一次,当你感受到脚下的微颤时,或许会意识到:那是地球正在诉说它亿万年的故事,而我们正是这个故事当下的听众与见证者。

(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局成都青藏高原地震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