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熊猫之都’包括成都市北湖片区、都江堰片区和龙泉山片区三个区域,规划面积69平方公里。”这是记者从7月12~14日在成都举行的成都“熊猫之都”总体策划及概念性规划国际咨询现场踏勘及答疑会上获悉的。
据成都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6月5日,“熊猫之都”总体策划及概念性规划国际咨询公告向全球发出后,截至6月24日,共收到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59个联合体、99家机构的报名资料。通过遴选评审,遴选出了6组入围机构和2组候选机构。
据悉,“熊猫之都”总体策划及概念性规划包括成都市北湖片区、都江堰片区和龙泉山片区三个区域,规划面积69平方公里。其中,北湖片区(约35平方公里)位于成都市成华区、新都区、金牛区结合部,在天府锦城生态公园东北部,紧邻锦城绿道、熊猫绿道;都江堰片区(约23平方公里)位于都江堰市滨江新区的西南侧、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水利工程和青城山之间;龙泉山片区(约11平方公里)位于成都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在规划的天府植物园范围内,简阳市和天府国际空港新城丹景台景区交界处,南接奥体城核心区,西靠奥体城山地运动区,北临双简快速路,东靠第二绕城高速。
三个区域均会打造自然、生态、富有特色的栖息地生态环境,合理布局配套设施系统,布局绿色、创新、智慧、共享的新经济业态。由于各片区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自然特色各不相同,因此各片区的功能定位、形象定位、建设目标也不同。具体来说:北湖片区侧重于大熊猫等濒危野生动物的科研繁育、科普教育、教育旅游、国际合作、文化建设以及旅游休闲等;都江堰片区规划侧重于动物野化放归研究、野化训练与放养,以及熊猫特色高端生态旅游体验、国际大熊猫主题娱乐度假等;龙泉山片区规划侧重于大熊猫科普教育与竹生态产业研发、竹类园林景观应用等。
该负责人介绍,该项目以大熊猫保护为核心,围绕科学研究、公众教育、国际交往、旅游休闲、文化创意、户外运动等为主要功能,以建设全球保护典范、生态文明之窗、公园城市之星为主要目标,立足成都,面向世界,将大熊猫的生态、文化价值和成都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有机结合,最终实现在全球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城市典范之目的。
总体来看,项目建成后将全面提升成都大熊猫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科研能力水平,大大促进成都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通过有机融入成都公园城市建设大格局,该项目将成为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的明星项目;同时,还将促进各片区旅游、文创、生态等产业发展,成为绿色创意经济的有效抓手,助推成都新经济发展。
该负责人介绍,8月上旬还将举行一次总体策划中期汇报及答疑,以确保各入围机构对总体方向的把握。9月下旬,入围机构提交项目建设方案,由评审专家评审出不合格方案、合格方案,并将合格方案及评审意见报主办方及政府主管部门,最终由市规委会审议确定中选方案。(本报记者
马静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