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63 期 / 第5版:乡村振兴
携手同行共富路
乡城县帮助残疾人挺起希望的脊梁

三月的春天,空气中还残留着淡淡的寒意。一大早,家住甘孜州乡城县然乌乡热麦村的肢体二级残疾人阿比已开始了一天的忙碌。他坐在自家院子里,认真调试着手串加工打磨机,一旁摆放着手串加工所需要的珠子、标尺、线条,一天的生活就这样悄然拉开序幕。

近年来,乡城县残联强化岗位职责,稳固脱贫基础、助力乡村振兴,切实推动残疾人康复、培训、就业等工作顺利开展,在改善残疾人基本生活条件的同时,为越来越多的残疾人提供人生出彩的广阔舞台,帮助残疾人挺起希望的脊梁。

精准康复——

真情服务点亮“希望”

“感谢残联和大伙的帮助,让我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近日,在青德镇下坝村,53岁的肢体残疾人次仁多登正在自家院子里借助辅具给猪喂料,他用略显含混的话语表达着感激之情。

几年前,次仁多登在农田里耕地,不慎被耕整机伤了左腿,导致残疾。这对于他而言犹如晴天霹雳,从此一蹶不振,瘫痪在床,生活几乎无法自理。乡城县残联了解情况后,立即开展上门服务,无微不至的关怀让他重燃对生活的信心。

他告诉笔者,成为残疾人后干什么都不方便,就连上厕所都要人扶着。后来乡城县残联上门给他适配安装了假肢,帮助他进行康复训练,还给他讲了不少残疾人自强不息的事例,慢慢重拾了生活的信心。现在,次仁多登已能帮助家人喂猪、喂牛,简单做些农事了。

近年来,除了适配假肢、轮椅、坐厕椅等辅助器具外,乡城县残联依据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结果,分级制订年度康复服务计划,以村、户为单位,组织相关专业机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等力量,通过上门服务、实施转介等方式,为残疾人提供或帮助其获得康复医疗、训练、护理等基本康复服务。

来到位于乡城县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一楼的残疾人康复健身中心,踏步训练器、放松按摩器、上肢协调练习器等康复辅助设备一应俱全,残疾人在乡城县残联工作人员的耐心指导下进行看护训练。除了本地康复训练外,在甘孜州残联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下,乡城县残联还组织残疾人外出进行康复治疗。

“在帮助残疾人进行辅助器具适配和康复服务的同时,我们也开展少年儿童‘足脊’筛查,旨在呵护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做到疾病早监测、早发现、早预警、早干预。”乡城县残联工作人员泽仁扎姆介绍道。

2022年6月,在浙江建德援建乡城县工作队50万元援助资金的支持下,乡城县完成了小学1~3年级和幼儿园全覆盖的“足脊”筛查,筛查人数达931人,同时建立了跟踪档案,对需要矫正的少年儿童制定一对一适配矫正辅具,制定康复训练计划。

国际二级假肢矫形师吕泽凯介绍:“‘足脊’病多发于13至18岁之间,如果早期不注意预防,不能及早地发现纠正,随着孩子体重、运动量增加,足弓和脊椎会受到很多外界因素影响发生变化,发展到后期并发症多,不易治疗,甚至影响孩子身体内在器官的正常运作,对孩子身心健康会造成严重影响。”

就业帮扶——

人生出彩“挺起脊梁”

“残疾人最难迈过去的是心里那道坎,我们不仅要帮助他们在身体上康复,更要从心理上帮助他们。”乡城县残联理事长中宁说道。

多年来,乡城县残联始终致力于打开残疾人的“心门”,其中重要的一环就是帮助残疾人就业创业,让他们逐步融入社会,找到自身价值,挺起心中的“脊梁”。

在洞松乡牛龙村移民搬迁点一级肢体残疾人拉章心里,乡城县残联工作人员是她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在得知她想学一技之长的消息后,县残联工作人员帮忙想办法、出点子,最终决定学习缝纫技术,还帮忙联系了已小有名气的二级肢体残疾人阿绒师傅上门传授缝纫技术。凭着自己的勤奋好学和师傅的倾囊相授,拉章熟练地掌握了缝纫技术,也点燃了她对生活的信心。

家住然乌乡东尔村的罗兴国早年陪同父亲在公路上养护路面时,不幸被落石砸伤,导致右脚截肢。在乡城县残联的耐心帮助下,如今,罗兴国不仅走出了过去的阴影,还开起了一家机动车维修店,维修生意也日益红火,利润高的时候年收入超过了10万元。

有了技术,有了收入的阿绒和罗兴国没有忘记周边的残疾人,他们主动加入到助残队伍中,传授一技之长,让周围残疾人自力更生。他们说:“身体虽然残疾了,但志气不能残疾,身体的残疾阻碍不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像这样的事例,在乡城县还有很多……

细微之处见真情。一时疏忽可能影响一个残疾人一生,会让历经磨难的家庭雪上加霜。因此,乡城县残联还积极争取浙江建德援建乡城县工作队的帮助,为残疾人架起致富创业的“连心桥”。

尼玛本是一位比较有名气的木工师傅,2020年不幸发生交通事故,导致半身残疾,治疗费9万余元,家里有两个孩子在上高三,每年2万余元的学杂费、住宿费和生活费,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乡城县残联得知消息后,在帮助尼玛进行康复训练的同时,积极争取浙江建德援建乡城县工作队的帮助,建德市工作队投入20万元,为尼玛开了一家“助梦百货超市”,看着琳琅满目的商品和络绎不绝的顾客,尼玛和妻子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中宁说:“我们的目的是服务残疾人,帮助残疾人康复,充分发挥残疾人‘传帮带’作用,解决残疾人‘急难愁盼’问题。下一步,我们还要携手社会各界力量,建立残疾人工艺手串、服饰、‘疯装’娃娃等为一体的乡村振兴车间,实现‘制作—销售’一条龙服务,让残疾人挺起希望的‘脊梁’。”(王斌 本报通讯员 吴远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