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56 期 / 第6版:乡村振兴·宜居宜业
金家坪村豌豆尖走俏全国市场
年总产值约520万元

早春时节,农作物长势喜人。德阳市中江县集凤镇金家坪村蔬菜基地绿油油一片,成为山腰上亮丽的风景。刚种下去的丹参种子还深深埋在土壤中,默默积蓄着生长的力量。

近日,笔者走进金家坪村,只见天刚蒙蒙亮,当地村民们就陆续走进蔬菜基地,开始了一天的劳作。手腕灵巧翻转,一会儿工夫,一把把鲜嫩翠绿的豌豆尖、菜薹被轻轻放进菜筐。

发展核心“单品”畅销全国

每年10月到次年3月,是金家坪村豌豆尖的采摘时节。“最近豌豆尖长得快,每隔三四天就要掐一次,预计今天能采二三千公斤。”金家坪村村委会主任向明英介绍,当天下午这些豌豆尖会被统一分拣打包、装车运走。

据了解,金家坪村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种植豌豆尖,因为豌豆尖与其他农作物相比水分需求少,且可以反复采摘,经济价值高,行情好的时候一亩地的收入能达到6000元。该村村委会副主任曹辉高兴地说,“我们家今年只种了两亩多,就已经挣了八九千元。”

一筐筐豌豆尖装着村民们过上好日子的期盼。如今金家坪村3100余亩耕地中,豌豆尖种植面积达1200余亩,年总产值约520万元。全村约有90%的村民种植豌豆尖,少则两亩,多则十几亩,还带动了中江县富兴镇、广汉市连山镇等周边乡镇发展。

在多数人的印象中,只有西南地区的人将豌豆尖作为冬日必备蔬菜,但现在,金家坪村的豌豆尖已被端上全国人民的餐桌。“以前主要卖到周边城市,2012年后销往了山东、江苏、广东、上海等地。”曹辉拿起一把刚采下来的豌豆尖告诉笔者,“最近在新疆还能卖到30元一公斤,过年那段时间更贵,能卖到50元一公斤。”

在金家坪村打包中心,笔者看到了即将发往北京、新疆两地的豌豆尖。铺上两层报纸,放入冰袋后,村民苏锐麻利地将7.5公斤豌豆尖装进泡沫箱。“每天村里要装两三车豌豆尖,晚上走货运物流,一两天就能到新疆了。”她告诉笔者,自己一天能装200多箱。

“采摘、打包的工人基本都是本村村民,计件工资,只要有空就可以来干活,自由灵活。”向明英透露,豌豆尖种植已经带动100余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多元化种植确保稳定增收

除了摆放整齐的豌豆尖泡沫箱,打包中心里一筐筐正在分拣称重的菜薹也吸引了笔者注意。“像这种刚起苞还没开花的菜薹是品质最好的。”村民冉金华随手拿起一把白菜薹说,“去年全村种了100余亩菜薹,最近集中上市,一天能采2500余公斤,收购价在2至4元/公斤。”

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近年来,为拓展增收渠道,金家坪村扩展蔬菜品种,陆续将菜薹、二荆条、小米辣等品类引进村中,蔬菜种植年均达3000余亩,已然成为当地主要产业之一。

在蔬菜基地里,笔者看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一些田块里,豌豆尖长势旺盛,叶片紧密相连,看不见泥;一些田块却只看得见黄泥和薄薄一层地膜,丝毫不见生机。“这是前两天刚种下去的丹参,四五月就能出苗了。”曹辉用力扒开泥土,翻出丹参种子说。

金家坪村所处的集凤镇是中江丹参、中江白芍等道地中药材的主产区。“我们一直轮作丹参、芍药、桔梗等中药材,今年要种800余亩丹参。”曹辉说,去年丹参市场行情好,价格高,不少村民便扩大了种植面积。

2022年,金家坪村集体以每年不少于150元/亩的保底分红形式,将流转的321亩撂荒地出租给新业主叶兴平。“主要用于豌豆尖、中药材种植和大豆玉米复合种植。他去年给工人发了六七万元的工资。”曹辉乐呵呵地告诉笔者,村民利益有保障,还能增加就业机会,村集体也能发展壮大,一举多得。

蔬菜种植模式趋于成熟,人工、物流等配套齐全,金家坪村还吸引了村民“回流”。

去年,苏成万回村承包了50余亩地,从事蔬菜种植加工与销售。“上一季种的豌豆尖和菜薹收入不错,下一季要种10余亩的二荆条和小米辣。”苏成万告诉笔者,他已在成都市金堂县官仓镇辣椒育苗基地订好了辣椒苗,下个月就能开工。(苏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