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51 期 / 第3版:科协之窗
“扶智+扶能” 村民增智又增收 ——巴中市科协助贫困村脱贫纪实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巴中市科协组织区(县)科协、市级学会、基层农技协、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农村科普带头人、农村乡土人才和广大科技工作者采取“部门联动、产业拉动、协会推动、金融撬动、示范带动”五项具体措施,实施“科技扶贫、精神扶贫、产业扶贫、技能扶贫、阵地扶贫、关爱扶贫”六大扶贫行动,成立市、区(县)科协脱贫攻坚工作队,选派12名党员干部担任“第一书记”,整合资金120万元,帮助挂联扶贫村发展产业600亩,让全市科协系统帮扶的6个贫困村顺利脱贫。

科技扶贫  上万人增智

    巴中市科协建立科技助力精准扶贫专家服务总队1个、分队5个,共计235名农技专家、1427名农村科普示范带头人、500名农村科普志愿者、983名农村科普宣传员参加到全市179个驻村工作队和对口帮扶贫困户。开展“送政策法规到户、科技知识到户、关怀温暖到户”“帮贫困群众选准致富门路、破除陈规陋习、就业创业”“争创科普示范村、争创科技示范户、争当科普带头人”的“送帮创”活动。创建命名科普示范村200个,评选命名科技示范户500户、科普带头人800人,助推了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破除生产、生活陋习,推动了“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目标的实现。

    近年来,巴中市科协充分利用科普大篷车、农民夜校、农村科普大学、科普惠农兴村服务站等阵地,大力开展扶智扶技、现场助耕、送技术到田间地头等活动,同时编印发放种植、养殖、科学生活、应季之道、应急知识、节能减排等《脱贫攻坚科普知识读本》10万余册,先后举办实用技术、法律知识、农民工维权等培训班101期,培训在乡农村劳动者、返乡农民工等12465人次,大大提升了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

产业扶贫  六个村摘帽

    “我们开展‘银会合作’的目的就是变‘输血’为‘造血’功能,让贫困户既能脱贫又不返贫。”巴中市科协副主席蒋素琼告诉记者,近年来,巴中市科协整合科协和邮政储蓄银行双方资源,以123个农技协、农村科普示范基地为主体,开展“银会合作”,共同为贫困村、贫困户搭建产业发展、信息政策培训“三位一体”服务平台,推动金融部门向681户贫困家庭提供优惠贷款1092723万元,贴息19.6万元,发展畜牧、水产、林果、蔬菜、食用菌、道地药材等特色产业6077亩,有效解决了贫困群众贷款难和产业发展资金短缺的实际问题,带动291名贫困群众就业,吸引了327名外出务工贫困群众回乡创业,兴办各类经济实体213家,促进了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此外,巴中市科协围绕全市四大特色效益农业产业发展,坚持工作重心大下移、服务大下延、促进大和谐,根据贫困村需求,发展农村专业技术协会31个、农村科普示范基地42个,吸收贫困群众会员5800人,建设“科普惠农兴村服务站”31个、科普惠农兴村宣传栏37个、农村科普图书室40个、“科普e站”63个,促进了贫困村科普设施能力建设。成立市、区(县)科协脱贫攻坚工作队,选派12名党员干部担任“第一书记”,整合资金120万元,帮助挂联扶贫村发展产业600亩、建立科普活动阵地12个,开展实用技术培训48期,捐赠产业发展资金40万元和价值15万元的棉被、棉衣、化肥等物质,组织75名留守儿童参加了科普夏令营活动。

(本报记者 杨永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