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9 期 / 第6版: 地方报道
科技赋能精准治污 东坡区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近年来,眉山市东坡区借助科技力量,聚焦精细化治理与科学化管控,在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领域构建起空天地一体化监管网络,为东坡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有力推动污染防治攻坚工作向纵深迈进,为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东坡注入了强劲动能。

遥感监测水域治理 水质监管高效精准

今年6月初,在醴泉河汇流段,东坡生态环境局监测人员仅需在站点远程操作无人机,便可实时观测并采集醴泉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数据。

针对水域治理开展遥感监测,这在东坡区尚属首次,实现了水质动态小时响应,标志着东坡区水质监管能力迈入高效、精准的新阶段。

为加大水生态保护力度,东坡生态环境局积极引入动态化、智能化监测技术,创新采用无人机航测+人工排查模式,系统运用无人机遥感技术对醴泉河汇流段开展遥感监测,仅用1小时就可完成13公里岸线的全域排查。

围绕综合业务能力提升行动,东坡生态环境局还创新开展业务技能传帮带活动,将时间安排在巡河时段,把课堂搬到河岸边,组织属地环保人员学习专业知识,并在具体实践中进行打磨与消化。此举进一步强化了队伍素质和技能建设,实现人人都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目标,确保属地与部门“7×24小时全时段无缝衔接,并获得技术支持,全力抓好污染防治工作。截至目前,东坡生态环境局累计发现异常点位60处,推动30余个环境问题完成整改。

立体监测守护蓝天 破解大气监管难题

在一次巡查过程中,东坡生态环境局监测人员发现市人民政府旁一区域空气异常,随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凭借搭载高精度传感器的无人机,仅用20分钟就准确锁定污染源并迅速处置。与此同时,针对群众集中投诉的夜间异味点位,东坡生态环境局巡查组坚持人机结合,连续多夜开展动态监测,并结合风向和气象数据,跟踪污染物扩散路径,最终精准识别出多处污染点。

东坡区构建起空天地一体化立体监测网络,已建成标准站5个、空气微站68个,配备走航车、颗粒物雷达等先进装备,实现污染溯源精准到米、锁定到源,为精准治污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东坡生态环境局还依托自动无人机实行24小时不间断自动作业,精准锁定并推动处置扬尘类污染源35起。整改响应效率较传统模式提升3倍以上,累计减少人工巡查频次30%,为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构筑了坚实的立体化防线。东坡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此外,东坡生态环境局进一步强化数字监管手段,为涉气企业安装在线监测设备20套,实现对企业排污情况的实时监控。

数据驱动长效监管 科技支撑溯源执法

为切实提升环境治理效能,东坡生态环境局整合低空遥感、自动监测等多源数据,打造智慧环保综合管理平台,智能化运用科技手段使监管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其中,低空遥感技术使污染物发现率提升80%,实现了非现场远程监管,大大减少了入企频次。东坡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东坡区通过物联智控助推精准治废,利用物联网+危废智能监控服务技术,实现与无废四川平台无缝联网。目前,全区62家重点企业完成物联网监控设备安装,监管效能提升4倍。同时,该区整合多源数据,打造智慧环保综合管理平台,将68个空气微站、21个水质自动站数据实时汇聚,形成污染溯源一张图,通过全方位把脉支撑精准监测、溯源执法。截至目前,该局预警并处置环境问题50余起,平均响应时间由4小时缩短至1.5小时,污染物发现率提升80%

下一步,东坡区将继续推进科学技术与生态环保深度融合,持续升级监测设备,扩大无人机巡查范围,以科技硬实力筑牢生态环境安全屏障,不断推动经济社会绿色高质量发展。

(余志清 曹奕馨 罗思祺 本报记者 苏文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