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66 期 / 第2版:综合新闻
搭建局校合作平台 构建协同创新机制 全国首个人工影响天气联合研究中心在蓉成立


本报讯 人工影响天气对防灾减灾,水资源不平衡,消雹、消雾,大气环境污染,工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等问题起着重要作用。为合理有效开发空中水资源、组织管理及开展具有科学设计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和试验、解决人工影响天气科技支撑薄弱及高层次专业人才缺乏等突出问题,1211日,全国首个人工影响天气联合研究中心——中国气象局—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人工影响天气联合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人影联合研究中心”)授牌仪式在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以下简称“成信大”)航空港校区举行。

中国气象局副局长余勇指出,成信大大气学科和信息学科特色鲜明,在人工影响天气教学和研究方面有着深厚的基础和最新探索成果。此次建立人影联合研究中心,既搭建了局校合作平台,又是提升我国人影总体科学水平的有效技术手段和途径。他希望人影联合研究中心围绕人工影响天气科研业务技术难题,联合行业内外的科技力量,组建创新团队,开展联合攻关,不断加强能力建设,推动学校人工影响天气学科的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他要求中国气象局相关部门、四川省气象局、各省市自治区气象局人影中心(人影办)更加关心、支持人影联合研究中心的建设和发展,使其发挥实实在在的作用。

成信大校长余敏明表示,学校一直高度重视与中国气象局开展全方位的深度合作,主动融入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此次人影联合研究中心的成立将全面促进学校在人工影响天气领域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学校将以中心的成立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拓创新,不断提升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为我国气象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更多的贡献。

仪式上,余勇为中国气象局—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人工影响天气联合研究中心授牌。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张祖强、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副司长蒋大凯为第一届学术委员会成员颁发聘书。余敏明为首届人工影响天气硕士研究生外聘导师颁发聘书。同时,参会领导、专家就如何更好地建设联合研究中心进行了研讨,围绕中心的人才培养、科技创新、运行机制、制度建设、经费保障、局校合作等方面工作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授牌仪式后,还举行了人工影响天气外场试验科学论坛。来自校内外的十多位气象专家作了“云雷达在云降水观测中的应用”“云降水物理过程的飞机外场观测试验”“威宁雹暴过程微物理特征研究”等专题报告。

据悉,人影联合研究中心将以大气科学、大气探测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支撑学科,着眼于人工影响天气科研与业务工作,大力发展人工影响天气关键技术,瞄准国内人工影响天气领域中的核心关键问题,立足学校的优势学科及科研积累,重点开展云和降水物理过程高时空分辨率实时监测方法、人工影响天气效果评估方法及人工影响作业综合指挥系统等关键技术方面的研究。同时,人影联合研究中心还将为中国气象局、地方政府、科研单位及高校等在人影科学研究、成果转化、技术服务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提供互相支持的合作平台。

(本报记者 马静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