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88 期 / 第5版:乡村振兴
邻水县做强农业“芯片” 助力乡村振兴

本报讯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是建设现代农业的标志性、先导性工程。位于广安市邻水县的四川黍稻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强化田间管理、优化育种技术,致力于打造农业“芯片”,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7月8日,在邻水县城北镇小鱼滩村一片郁郁葱葱的花生试验田里,村民们趁着晴好天气,清理田间的杂草。试验田的一角,该公司技术人员王德安蹲在田里,一边察看花生长势,一边认真做着记录。这些看似平凡的日常,却是该公司选育适合当地环境、高产优质农作物品种的重要基础。

“我们每天到田间做农事记录,主要是观察花生的生长情况和土壤的干湿度,以及病虫害的防治情况,从而选育出适合我们当地栽种和推广的优良品种。”王德安说。

四川黍稻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农作物品种繁育、作物营养、健康栽培、社会化服务为一体的农业综合配套企业,建有小渔滩繁育基地、高竹新区综合试验示范基地、粮油生产基地,是广安市首家粮油作物育种企业。公司成立之初,便将实现广安种业“0”的突破和为本地区乃至西南地区粮食高产稳产提供更多优质良种作为发展目标。

为了早日实现这一目标,该公司除了注重田间管理外,还不断壮大研发团队,通过与华中农业大学、四川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汇聚油菜、玉米、花生、大豆等种业专家力量,在作物遗传育种、耕作栽培等方面开展研发、试种,不断优化育种技术。截至目前,公司共申报种业相关发明专利12项,其中1项已获授权。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完善实验室的仪器设备,以及实验人员的配备,同时稳步推进花生、大豆、玉米区域试验及品种认定工作。”该公司总经理蒋飞介绍,接下来,公司还将与华中农业大学、西南大学以及四川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联合搭建育种攻关平台,争取早日实现广安粮油育种业“0”的突破。(吴乾超 本报记者 周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