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12 期 / 第6版:乡村振兴·宜居宜业
流坝社区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

本报讯 自创建全省城乡社区治理项目开展以来,巴中市南江县公山镇流坝社区积极探索基层治理“1334”模式,完善便民服务体系,全力推进流坝社区治理工作。

构建一张网格。成立公山镇基层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发挥居民委员会、居务监督委员会、红白理事会等自治组织的作用,设置办公便民、志愿服务、文化传承、老人妇女儿童活动等场所23个。推选乡贤、老党员、退休干部、群众代表等担任治理网格员,与居民小组长开展治理工作,形成涵盖社区、居民小组、群众三级的基层治理体系,提升治理网格化水平。

规范三项制度。以“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为出发点,将修订“社区居民公约”作为约束居民行为的总纲;建立健全“四议四调四评”工作法和完善“三务”公开制度,保障群众对社区事务的知情权。

打造三大特色。依托文化讲堂、家风馆开展文化宣讲、理论学习、技术培训等活动,全面兴起学习热潮,让先进理论、先进技术有效传播至寻常百姓家。深入挖掘本土的优秀家风,传递“好家风”向上、向善的正能量;依托童伴之家,新建妇女微家,以重要节假日为契机,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实现服务阵地从学校向乡村的延伸。成立岳大姐工作室,开展政策宣传、交流谈心活动;依托道德银行,新建民俗馆,建立道德档案,根据年度累计积分,评选“道德模范之家”,发放荣誉证书并实施物质奖励。利用民俗馆承接乡村记忆载体,体现当地的发展变迁、习俗文化和传统美德,让后辈了解流坝社区的发展历史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彰显四式成效。一是“一站式”服务提效能。建立“一门一章一次”办理机制,实行一枚印章管审批;整合镇村干部、社会组织等力量,组建志愿服务队,推行坐班值守、上门服务、预约服务等“六个一”服务机制,为特殊群体提供生产生活物资采购、惠民事项办理等服务,群众认可度大提升。二是“绣花式”管理提形象。坚持“社区主责、群众主体、公益补充、志愿参与”,探索环境整治“三定三促”机制和“五统一措施”,组建清扫保洁、志愿服务、文明劝导队伍,以精细管理促“五化”目标实现,群众“三感”明显增强。三是“融合式”治理提活力。统筹推进“三治”融合,践行“四议四调四评”工作法,聚合各方力量,解决民生问题。四是“造血式”发展提动能。坚持产业一体规划、一体布局、一体推进,开办乡村酒店、农家乐;坚持支部领航、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组建农商信息会,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岳长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