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38 期 / 第6版:乡村振兴·宜居宜业
纳溪区理事员管好村里大小事

本报讯 “近年来,泸州市纳溪区大力推行党建引领“乡理乡清”乡村治理新模式,从各行各业选聘127名乡村理事员积极参与乡村发展和治理工作,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据纳溪区组织部干部张晓萍介绍,为调动乡村理事员的积极性,纳溪区一方面加强保障,设立乡村理事员管理办公室,给予乡村理事员合理的岗位待遇,同时区财政部门每年提供资金用于日常活动、调研学习等经费支出;另一方面严格考核,每年组织聘任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群众代表对乡村理事员开展测评,通过不定期实地走访、电话沟通等方式,了解乡村理事员遵规守纪、履职尽责情况。

依托乡村熟人社会的特点,乡村理事员有威望、有人缘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村民乡村自治的参与度和组织度得到有效提升。

“这条路以前大坑小凼的,我们骑摩托车、电瓶车都不晓得摔了多少次。”“感谢宋厚芬,这条难修的路,在她的努力协调下,几天就修好了。”近日,永宁街道安富村一社的村民正沿着新修缮的1.5公里通村公路散步唠嗑。他们口中的宋厚芬是安富村的乡村理事员,他们所说的“难修的路”是一条因村民筹集资金出分歧的问题路。

自担任安富村乡村理事员后,宋厚芬就开始为这条“难修的路”奔忙。她了解到,这条路未修缮的原因是“各家有各家的意见”,于是宋厚芬就逐一到沿线农户家里做思想工作,统一思想后,宋厚芬带领村民用2天时间筹集好修路所需的10余万元材料费,并组织村民投工投劳,仅用3天时间就完成了道路硬化工作。

乡村理事员除了要了解社情民意外,还要化解矛盾纠纷、助力产业发展等。以上马镇江田村为例,近日,在乡村理事员董洪伦的努力下,一起被搁置了40年的矛盾纠纷事件成功化解。

原来,该村何某清、何某明是两兄弟,但因自留山林地分界处的空闲地起了分歧,由于该事件历史问题较为复杂,每次调解都无疾而终,双方矛盾日渐进入白热化阶段。为妥善处理该事件,董洪伦到纠纷山林地进行实地走访,并召集双方子女召开协商会,最终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两兄弟达成共识,签订了调解协议书,重新对山林地进行合理的分割划界。

“当乡村理事员就得带头干,与广大村民‘利益与共’,推动发展慢的产业、项目快速发展起来,让村民有甜头、有劲头、有盼头。”护国镇商会会长、德红村种茶大户刘军被选为乡村理事员后,进一步加快改建茶叶加工厂、扩种茶山的速度,破除不少群众种茶的畏难情绪。

“刘军原本就是我们村里的种茶制茶大户,又被选为乡村理事员。不仅自己扩种茶,还教我们种茶。”德红村村民刘林森说,现在全村80%的家庭都参与种茶制茶,每亩土地年均增收4000元以上。德红村已因此成为远近闻名的茶产业“明星村”,仅2021年全村人均增收6500元。

今年以来,纳溪区乡村理事员共参与招引对接项目50个、助力盘活闲置资产20余处、带动1000余名村民群众增收致富;发动村民自筹资金,建设“户户通”公路、路灯等基础设施项目32个、建立道德评议会等群众组织300余个,“乡理乡清”乡村治理新模式已初见成效。(李小波 梁龙海 陈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