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37 期 / 第2版:综合新闻
世界气象领域科学家共议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与应对

本报讯 11月26日,第四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气候变化与环境可持续性”分论坛在成都天府国际会议中心召开。论坛由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与成都市科普文化产业协会联合承办,以“天气·气候·环境·发展”为主题,紧密围绕第三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发布的“2021年度人类社会发展十大科学问题”,就气候变化、环境可持续发展等前沿问题进行深入研讨与交流。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党委书记周激流在致辞中介绍了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作为四川省和中国气象局共建的省属高校,70余年来学校积极围绕大气探测技术与装备、大气科学理论与应用、现代气象服务等方面开展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已培养数万名优秀气象人才,为中国气象事业发展作出卓越贡献。他指出,学校将以此次论坛为契机,切实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院长张宇介绍了学院的发展历程、人才培养平台及科学研究情况,表示举办论坛能够有效搭建思想交流与科研合作平台,将切实促进学校大气科学学科发展、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科研能力水平提升。

此次论坛主会场特邀中国科学院院士、兰州大学黄建平教授,美国气象学会会士、北京大学胡永云教授分别作了题为“半干旱气候变化的研究进展”和“全球变暖的物理基础和科学简史——兼谈2021年诺贝尔物理奖”的专题报告。

论坛分会场邀请了中国气象局、中国科学院、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甘肃省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院、德国科学院、欧洲科学院、欧洲地球科学联合会、英国利兹大学、巴基斯坦工程技术大学、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清华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等国内外科研机构和高校的30余名专家,分三个会场围绕“气候变化的挑战与应对:关注气候变化,保护绿色地球”“极端天气成因与预测:聚焦极端天气,呵护共同家园”“城市气候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探究城市气候,把脉成都环境”主题开展线上线下学术交流。

此次论坛齐聚世界气象领域科学家,共同聚焦“气候变化,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这一事关人类生存环境和各国发展前途的紧迫议题开展研究讨论,汇聚全球智慧,齐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本报记者 马静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