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市密云区穆家峪镇,有一栋方方正正极具科技感的建筑,它就是极星农业科技园的芬洛式玻璃连栋温室(以下简称“玻璃温室”)。
据了解,玻璃温室占地3.3公顷,差不多有4个足球场大。设计之初,设计公司就依据密云区当地50年的气象数据,考虑到玻璃温室的排水能力、极限荷载能力等问题,集合大量数据,建模优化玻璃温室的风载、雪载、通风率等,最终设计出最适合当地条件的玻璃温室。
众所周知,传统大棚的环境调控是被动的,玻璃温室则不是,它可以最大程度地随意调节。在过去,光照不好、低温高湿、植物生病时,用的方法往往是打农药,而玻璃温室则可以通过智能温室控制系统、水处理系统、自动补光系统、智能幕布、智能劳动力管理系统等先进技术和智能化设备,打造出一个绿色、高效、智能化的农业园区。园区智能化系统通过实时分析温室内外的气候参数,自动运行加热、开窗、喷雾、幕布遮阳、补光等系统,调节温室内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光照等条件,为作物的生长创造了绝佳的环境。玻璃温室更进一步实现了全自动化管理,除栽苗、绕蔓、修叶、采摘之外,几乎不再需要操作工人。
例如,玻璃温室引进荷兰无土栽培番茄生产、NFT水培生菜生产和工厂化育苗技术等,番茄无土栽培和水培蔬菜生产全过程管理,水、肥精准到每一株,温室种植条件全部由计算机监测和自动调节,确保种植作物的量产最大化。
在工业化生产的环境里,玻璃温室通过增强光照、调温、调肥,可以迅速把产能提高2~3倍,甚至能够人为控制作物生长。园区叶菜采用全自动可移动式栽培槽,随着生菜的生长,栽培槽会向前移动,为生菜生长留出合适空间。这种系统能确保全年不间断生产生菜,根据温室气候和植物蒸腾速率,计算机每5~20分钟补给1次营养液,多余部分还可回收,既节水,又能保证根部持续获取氧气。
新技术的应用使得作物几乎摆脱了农药使用,单位面积耗水量不足传统农业的1/10,产量却是传统农业的10倍以上。全年不间断生产,可年产生菜70万棵。在现有技术支持下,园区番茄产量更是突破每平米30公斤,大番茄产量达到每平米70公斤,年产高品质番茄70万公斤,小番茄、大番茄和水培生菜产量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与此同时,玻璃温室采用进口椰糠基质栽培,100%规避了传统种植土壤中不可控的致病菌和重金属污染;采用比利时熊蜂进行自然授粉,最大程度地拒绝任何形式的激素授粉,保证作物自然生长;大棚利用物理防治和天敌应对虫害,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化学药剂的使用,按照欧盟检验标准,在533项致病菌重金属、激素、农药残留检测中均未检出。(韩小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