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94 期 / 第4版:社区科普
这样做,可以预防听力障碍


33日是第20个全国爱耳日。今年的主题是“关爱听力健康,落实国家救助制度”。对于听力障碍你了解多少?如何早期发现儿童及青少年听力损失?一起来看看吧。

 

什么是听力障碍?

听力障碍是指各种原因导致人听觉困难,听不到或听不清环境声及言语声。其程度包括以下几种:

●轻度:平均听阈26-40 dB HL,听悄悄话有困难。

●中度:平均听阈41-60 dB HL,噪声环境下听说话有困难。

●重度:平均听阈61-80 dB HL,大声说话才能听到。

●极重度:平均听阈81 dB HL,听大声说话有困难。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人口的5%3.6亿人患有中度及以上听力障碍,其中儿童有3200万。听力障碍可影响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妨碍其正常学习和生活。

如何早期发现儿童及青少年听力损失?

新生儿听力筛查、儿童听力筛查和对儿童听力及言语发育进行观察,是早期发现听力损失的重要手段。宝宝出生三天左右,须接受耳声发射初筛,未通过者于42天进行双耳复筛,仍未通过者在3个月龄内转诊至指定的听力诊断中心进行诊断;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新生儿,出院前须进行耳声发射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筛查,未通过者直接转诊。6122436月龄是儿童听力筛查重点年龄,任何时期未通过听力筛查,均应及时转诊。

如果发现孩子有拍打、抓耳部等动作,或有耳痒、耳流脓等,或对声音反应迟钝、语言发育迟缓,或青少年长期接触娱乐噪声(网吧上网,KTV唱歌等)后出现耳鸣等现象者,建议尽快到医院检查听力。

儿童期听力障碍的主要病因及预防措施是什么?

中耳感染是儿童期听力障碍的主要病因,由于儿童独特的解剖特点,咽鼓管短平宽,细菌病毒容易侵入导致中耳炎,反复发作可造成听力障碍,进而影响语言发育,因此预防感冒、避免平躺喂奶或呛奶、避免随意掏耳朵、洗澡或游泳时防止呛水和耳道进水等,可减少中耳炎的发生。加强体质锻炼、减少脑膜炎及流行性腮腺炎等病毒感染,防止儿童头部外伤,减少娱乐噪声,谨慎使用耳毒性药物也可有效预防儿童听力障碍。此外,遗传因素导致的儿童期迟发性听力损失也值得重视。

《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意见》救助对象有哪些?如何申请救助?

20186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意见》。救助对象为符合条件的06岁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等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残疾儿童监护人可向残疾儿童户籍所在地(居住证发放地)县级残联组织咨询和申请。监护人也可委托他人、社会组织、社会救助经办机构等代为申请。

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救助内容是什么?

各省都已根据《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意见》出台了本省残疾儿童救助政策,救助内容包括:助听器和人工耳蜗产品、手术费、康复训练补贴等。为着力保障残疾儿童基本康复服务需求,努力实现残疾儿童“人人享有康复服务”,部分省将残疾儿童救助年龄从06岁扩大到17岁以内。

听力残疾儿童的救助标准根据当地的经济条件和实际情况有所不同,具体标准可由残疾儿童监护人向残疾儿童户籍所在地(居住证发放地)县级残联组织咨询。您也可上网查询或登录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研究中心官网(http://www.crrcdc.org.cn/hyzd/2018/12/05/c_10600.htm)下载了解各省具体救助制度。

(川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