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20 期 / 第4版:社区科普
高血压服药的4误区

高血压是危害人类健康最主要的慢性疾病之一,为了提高大家对高血压防治的重视,世界卫生组织决定将每年的517日定为为“世界高血压日”。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很多人患了高血压只是偶尔感觉头痛、头晕,甚至可能没有任何症状,因此不重视高血压的治疗。但事实上,高血压最可怕的危害是它所导致的重要脏器的损害,如可能引发心脏病、脑卒中、肾功能衰竭、眼底病变甚至失明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威胁生命。高血压患者需要长期服药,但往往存在很多服药误区。

误区一:

能不吃药就不吃

所有的药品在正式上市之前,必须经过一系列严格的临床试验的验证。不要被药物说明书上所列的药物不良反应“吓到”,药品被允许上市,说明不良反应对人体影响小,或发生率低。比如1万个人里任何人出现任何一种不良反应都会记录到说明书中,但发生的概率非常低。药物要经过肝脏或肾脏代谢出体内,但并非伤肝、伤肾不能服用,疾病患者的肝脏或肾脏已有问题,医生会根据药物特点,以及患者肝脏和肾脏情况选择药物。而不能惧怕对肝肾造成损伤而拒绝服药。比如对于某些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服用某些降压药物反而对肾脏功能起到保护作用。从另一方面说,吃高血压的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危害,远小于不吃高血压药引发心梗、脑梗等危害。

因此,建议患者遵医嘱规律服用降压药物,发生可能的药物不良反应时,及时告知医生,调整用药,避免自行停药。

误区二:

有症状才服药

有的患者仅在出现头痛、头晕等症状时才服用降压药,一旦症状消失就停药;还有些人倒是能够坚持长期服药,但吃上一种药后几乎从不监测血压,认为只要吃上药、头不痛不晕就没事了。这些都是不对的。高血压的治疗原则之一是长期平稳降压,如果一会儿吃药一会儿不吃,造成血压大幅度波动,对患者极其不利。

因此,建议首选长效药物,确保一天24小时体内药物有一定的浓度,使血压平稳控制。服药的患者不要忘了监测血压,没有症状不代表血压达标。应以降压达标为根本,只有控制在140/90mmHg以下(80岁以上在150/90mmHg以下),才能真正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因此要定期监测血压,及时调整用药。

误区三:

担心一辈子服药

高血压用药确实是长期的,除非是有明确原因的高血压(比如肾血管狭窄),原发性高血压不可能治愈,终身服药,将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最大程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就是最好的治疗。这不是“药物依赖”,而是高血压就应该坚持长期治疗。但并不是一天都不能停,比如夏季天气热,血管舒张,再加上大量出汗、血容量下降,血压水平可能适当降低,降压药物可以根据血压水平减量或停用一段时间,冬天天气寒冷,血管收缩、血压上升时,要及时增加药物。

因此,应该注意监测血压,定期看医生调整用药。

误区四:

服用药物快速降压

有的病人在偶尔出现突然的血压升高时,会非常紧张,往往希望服用快速降压的药物尽快把血压降下来,比如舌下含服硝苯地平片(心痛定)。而实际上这对病人而言可能是危险的,药物经过舌下静脉直接吸收入血,血药浓度迅速增加,可能导致血压短时间内急剧下降,有些患者就可能出现脑供血不足等症状,比如突然晕倒。

提醒广大患者,出现突然的急剧血压上升,特别是伴有明显症状时,应该尽快就医,自行在家用药是不安全的。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