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78 期 / 第2版:综合新闻
巴中市科协所属学会有序承接
政府转移职能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王政

2017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巴中市科协认真实施《巴中市科协所属学会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指导市级学会把参与社会治理、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开展社会化服务作为改革突破口,使各项改革任务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改革进展情况及主要成效

以建设现代科技社团为目标,提升学会凝聚力。市老科协、市交通学会、市图书馆学会、市营养师学会、市绿色有机产业发展促进会、市糖尿病防治协会6家市级学会实现政社分设;经民政部门评估,8家市级学会达到科技类社会组织等级评估4A级标准,23家市级学会达到3A级标准;10家市级学会已承接了政府决策咨询、项目评估、成果评定、工程技术领域职业资格评审、技术标准研判、表彰奖励、继续教育等转移职能。

以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支撑,提升学会服务力。市老科协帮助通江县文峰乡金山村小学协调建设资金30万元,为村企业融资250万元;市绿色产业发展促进会发展团体会员85家,对青花椒、菜籽油、大米、银耳等11种农产品进行有机认证,推动巴中绿色有机产业发展;市营养师协会通过承接“巴中市中小学食品安全暨均衡营养进食堂”职能,开展“学生营养日”、“全民健康周”、营养、教育、养生“六进”活动56场次,3万余人受益。

以科技社团党的建设为保障,提升科协组织引领力。指导推动市科协所属32个学会建立党支部,实现学会党组织和工作全覆盖,动员引导科技社团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以及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和三中全会、省第十一届三次全会、市委四届六次全会精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认真开展“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活动,引导科技工作者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科技社团管理体制不顺。26家市级学会不同程度存在政社、事社、企社不分现象;学会不能独立行使换届、人事任免、人员聘用等重大事项决定权,学会组织不能自主独立发展,其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

科技社团凝聚力不强。学会组织程度不高,存在“松、散、弱”现象,难以吸纳科技工作者;部分学会服务能力不强,“等、靠、要”思想较为严重,自我创新发展的能力不足。

学会“两化”程度不高。据统计,32家市级学会中实现秘书长职业化的有8家,仅占25%;此外,愿意专职从事学会工作的人员缺乏,严重阻碍学会的正常发展。

社会作用发挥不充分。对一些评估评价等职能,政府部门时常通过从学会组织抽调组成临时专家组,而不是通过组织与组织之间的规范转移承接;没有建立信息公开、竞争择优、运作规范的常态长效机制,科技社团缺乏公平竞争的环境,从而导致第三方组织作用难以发挥。

究其原因,一是部分科协干部对科协事业认识缺乏自信,二是科协历史沿革形成的单一职能格局的思维方式根深蒂固,三是少数地方党政忽视科协组织作用的发挥,四是科协组织缺少应有的法律地位。

如何发挥科技社团在社会治理中作用的对策

加大深化改革力度,推进科技社团政社分设。科技社团应按照中央“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的要求,不断加大科技社团改革力度,厘清相关部门与学会权责关系,引导学会逐步实现政社分设。

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加强社工人才队伍建设。深入落实中央组织部、中央政法委、民政部等18个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评价制度、薪酬保障机制、表彰激励机制,激发广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潜能。

加大职能转移力度,创造公平竞争承能环境。进一步规范学会有序承接职能的入口程序,加强与政府购买服务、事业单位改革、行业协会商会脱钩等改革的协同性;按照政府购买服务有关规定,把确定转移的职能项目列入政府年度采购服务指导性目录,提升政府转移职能的指导性和实效性;对学会承担的公益性科技服务项目给予政策支持,积极落实好公益性社会服务项目税费减免政策,为学会持续提升服务科技创新能力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重视县级科协组织建设。区县党政应加大对科协系统改革情况的督查,确保县级以上科协机构保持独立建制,切实解决科协组织“官多兵少”的突出问题;实施党建带“群建”,有效扩大党在社会组织领域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加大科协组织参政议政力度,落实县以上科协负责人参加同级人大、政协常委会的要求;各级财政应持续加大学会能力提升专项支持力度,确保市、区县人均科普经费达1元以上;拓宽干部交流成长渠道,加大科协干部交流锻炼力度,促进科协干部与党政领导机关、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之间的双向交流。

(作者系巴中市科协党组书记、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