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77 期 / 第4版:科学生活
理性看待音乐养生法

近期,打着“宫商角徵羽调理五脏”标签的养生视频在网络走红,宣称特定音调音乐能对应调理脏腑。这种源于中医五音疗法的养生方式引发网友关注,听音乐真能养生?“五音养五脏”的说法靠谱吗?北京市鼓楼中医医院专家韩丹阳给出专业解读。

中医理论溯源:

从《黄帝内经》到五行对应

五音疗法的理论根基可追溯至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书中提出“百病生于气,止于音也”,认为人体气机紊乱是疾病根源,而音乐能调畅气机、促进康复。中医将五音(宫商角徵羽)与五行(木火土金水)、五脏(肝心脾肺肾)、五志(怒喜思悲恐)建立对应关系,形成“同气相求”的调理逻辑。

宫音(土)对应脾:如长夏承载万物,浑厚平稳,具敦实稳重之性,与脾的运化功能相合。

商音(金)对应肺:似秋风肃降,清亮收敛,与肺的宣发肃降特性呼应。

角音(木)对应肝:若春日生发,高亢向上,契合肝的疏泄条达之性,肝气郁结者听角音可疏肝理气。

徵音(火)对应心:如夏日炎火,热烈欢快,与心的主血脉、主神明功能相通,心气虚者听徵音能振奋精神。

羽音(水)对应肾:类寒冬闭藏,低回深沉,与肾的封藏之本特性一致。

这种对应源于古人“万物相互关联”的认知——不同音波振动能与相应脏腑产生共振,通过调节情志(中医认为情志失调是内伤致病的关键),达到平衡气血阴阳、防治疾病的目的。现代研究也证实,音乐通过降低皮质醇、调节脑电波,确实能影响情绪、压力、疼痛感知和睡眠质量。

理性定位:

辅助手段,非“万能处方”

五音疗法,可通过特定音律疏导人们情绪困扰,如压力大时选平稳的宫调,情绪低落时选欢快的徵调。加之其低成本、易操作等优点,适合作为健康生活方式的补充,尤其适合快节奏生活中的压力调节。此外,五音疗法与医疗手段形成“1+1>2”的组合效应,能触及药物难以企及的心理层面。

但专家提醒,尽管网络视频宣称“21天见效”,可五音疗法本质是辅助调理手段,不能替代药物治疗,需理性对待。

实用建议:

以舒适为核心,避免教条

对尝试音乐养生的年轻人,专家给出三点提示:

摒弃“神效”期望:音乐疗法需理性定位,重大疾病仍需专业医疗,切勿将音乐视为“万能处方”。

遵循舒适原则:不必拘泥理论对应,以个人感受为准——若某段音乐让你烦躁,果断关掉即可。

适度自我觉察:可根据当下状态选择音乐。压力大选宫调平复,情绪低落选徵调振奋,单纯放松亦可选宫调,无需自诊“肝郁”再选音乐。

最后提醒大家,如遇到健康问题(身体不适或严重情绪困扰),务必及时寻求专业医疗帮助。音乐可扮演舒缓陪伴角色,但绝不能替代必要医疗干预。正如《黄帝内经》所言“上工治未病”,五音疗法作为中医情志调理的智慧结晶,在当代生活中,恰能为我们提供一种回归身心的养生路径——既非“神效”,也非“伪科学”,而是需要理性应用的辅助工具。(王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