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46 期 / 第7版:理论研讨
浅析城市化进程中的社区发展治理工作

罗钢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区已成为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居民素质、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载体。社区建设是城市社区服务深化发展的产物,它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应运而生。在新的形势下,大力推进社区建设,是解决城市发展中诸多社会问题的有效途径。

本文以作者所在的成都市双流区社区治理工作为例,就城市化进程中城乡社区的建设治理工作进行深入探讨。

 

当前城乡社区发展治理

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思想认识、党组织作用发挥还需加强。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流动人口增多,辖区内的“两新”组织,离退休干部、职工的教育与管理也交由社区负责。社区党组织对这部分党员管理还有薄弱环节,对出现的新动向、新问题,需要找到好的解决办法。比如每月28日开展的“党日活动”,许多党员因工作原因无法参加。对这种带普遍性的新问题,建议相关部门采取灵活方式,将社区“党日活动”调整为每月28日左右的周末进行。这样一来,社区外出务工的青壮年党员能有充分的时间参加活动,社区党组织的“三会一课”才能正常有序进行。

职能归位不明晰,社区亟待减负去行政化。从调研中收集的问题来看,各社区提出最多的就是需要“减负”。社区承担了大量来自政府部门交办的各种行政工作任务,需面对各种重复性、突击性考核。社区工作者往往身兼数职,大到公共安全排查、三改一拆整治、防洪抗灾救急,小到停车泊位管理、邻里关系和谐、困难群体走访等。从社区发展实际看,社区居民自治职能被架空、工作压力大、薪酬待遇低、权责义务不对等,成为当前社区工作者跳槽、离职、流失率高的主要原因。

队伍建设相对薄弱,社区管理需要“划小”。一是社区专职工作人员配备不足。社区居委会一般配置59人,然而以成都市双流区九江街办蛟龙社区和西街办白家场社区为例,管理人口上十万人,仅凭社区专职人员根本无暇兼顾,有的社区只能聘请临时人员,这表明当前社区人手已相当紧张。二是社区居委会队伍活力不足。社区居委会干部和社区专职工作人员普遍年龄偏大,加之淘汰机制不完善,造成进得来、提不了、出不去,影响队伍整体活力。三是社区居委会工作者待遇偏低。按照规定,社区“两委”成员和社区专职工作人员补贴标准原则上不低于上年度当地城镇职工平均工资水平,但社区干部实际收入仅能维持生计,很难吸引年轻人就业,严重影响社区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社区工作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矛盾化解机制不健全,居民诉求渠道不畅。对于社区来说,专业的调解员、法律工作者缺乏,尚未形成良好的矛盾调解机制。主要表现为:社区管辖范围交叉地带推着不管,非单位团购新建居民小区赖着不管,户籍不在本社区的居民自认为可以不管。此类“三不管”的现象在城市社区较为突出,导致社区居民之间矛盾无人调解,居民与物业公司之间的矛盾无人调解,居民对政府的诉求渠道不畅,长期积累的矛盾埋下一些不稳定的隐患。

社区功能不完善,公共服务能力不足。个别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完善,对经济困难家庭、残疾人、独居老人、零就业家庭、司法管教对象、需要心理疏导的特殊人群,缺少个性化服务。同时,物业公司和社区居委会脱节。新建小区和社区之间几乎处于割裂状态,社区居委会不到小区指导和监督工作,物业公司也不知道依靠社区居委会开展工作,形成服务上的真空地带。

社会力量参与性弱,社会组织培育不够。主要表现在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三社联动”作用发挥不充分。一是对社会组织培育较少,支持不力。二是社会工作人员经费没有纳入财政预算,处于盲目工作状态。三是居住在社区的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干部作用发挥不够,社区工作骨干力量没有用足用好。四是驻社区机关事业单位参与社区治理作用发挥不够。五是对社会组织的培育还停留在“拿来用”的阶段,没有根据自身实际需要去培育,社会组织没有真正参与进来。

考评考核体系不健全,激励机制作用不明显。一是对社区干部的考核方法和考核程序等措施较少,奖优罚劣落实不到位。二是社区支部和党员报到机制虽已建立,但工作缺少考评。三是考评成果缺少反馈使用程序,影响了驻社区机关事业单位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

加强社区治理的建议

以社区基层组织作为社区治理牵头人,狠抓居委会自身建设。社区组织的功能为:一是满足社区成员物质和文化生活需求,二是社区内全体成员的参与,三是社区内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功能,四是社会控制功能,五是对社区成员的社会化功能。要想完成这些社区组织的功能,必须要从加强居委会自身建设做起。居民委员会作为城市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开展工作不能采取行政命令式的工作方法,而只能靠自己组织的凝聚力和居民群众的自觉参与。实践证明,搞好社区服务和建设是增强居委会凝聚力的重要途径,要注意关心和解决广大居民群众日常生活中的困难,解决那些一家一户解决不了、居委会通过努力却能够解决的问题,使居委会真正履行其功能。同时,还必须使居委会工作得到制度化、规范化。

观念更新与培养新型社区干部同步。一方面,更新现有街道、居委会干部的观念,加强培训,使街道和居委会干部学习社区治理理论和方法,熟悉现代社区工作,扩大服务。另一方面,要着手培养新型社区级干部,将有能力、有经验、有知识的干部放在基层,壮大基层的组织力量,形成中国新一代城市基层组织干部群体,推动城市现代化建设。

调整建制,下放权力。对街道、居委会的建制进行调整,从各地实际出发,调整街道和居委会的设置规模,建立和健全居民小组,使城市居民能够在新的体制下重新组织起来。特别是要依照责、权、利相一致的原则和法律法规的授权及城市中区一级政府的委托,使街道办事处行使相应的政府管理职能。街道应对辖区内的社区管理、社区服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精神文明建设、街道经济发展行使组织领导、综合协调、执法监督检查等行政管理职能,对地区性、社会性、群众性的工作负全面责任。要改善和健全街道行政执法体制,使街道能够行使环境卫生、园林绿化、环境保护、市容市貌、路政管理等方面的综合执法职能。要按照财随事转、费随事转的原则扩大、充实街道的财力。

引进先进成熟的企业化管理理念。完善对政府基层组织——街道、居委会人员的考核制度和机制,调动广大基层社区干部的社区治理积极性,淘汰滥竽充数的低素质人员。

国家和地方政府要提供配套资金,完善社区硬件设施。社区环境改善、提高居民参与各项活动力度,离不开资金的支持。随着国家经济建设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人均素质的逐步提高,停车难、缺少健身器材、周边环境整治、随意摆摊设点、乱停乱放等现象已经成为社区治理的一大难点。希望财政提供专项资金进行社区治理方面的建设,解决这些容易引起矛盾、影响社区和谐的问题。

社区治理数字化、网格化是大势所趋。近年来,城市网格化管理模式已经成为新潮管理模式。随着国家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提高,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在我国迅速普及,云计算逐步流行,网格化社区治理和服务新模式必将成为未来社区治理的发展方向。目前,北京市东城区正在探索网格化社区管理和服务新模式,并且已经初具规模。这也要求社区工作者创新思维,大力探索网格化社区治理和服务的新路子,全力推动社区发展。

(作者系成都市双流区协和街道办事处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