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9 期 / 第8版:天府院校
翘楚云集 精英汇聚
第六届中国可视化与可视分析大会在蓉举行



大会现场

 

本报讯 72124日,第六届中国可视化与可视分析大会(ChinaVis 2019)在成都举行。本次大会由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主办,可视化与可视分析专委会、四川轻化工大学、西南科技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重庆邮电大学和重庆大学承办。

大会汇聚了来自国内外200余家高校、科研机构、政府和企业近700位参会代表,聚首成都交流数据可视化与可视分析的前沿技术与未来前景。可视化学科创始人,美国石溪大学Arie Kaufman教授和欧洲可视化领袖,德国斯图加特大学Thomas Ertl教授作了大会特邀报告,就最新大规模科学数据可视分析、沉浸式可视分析等方面分享了真知灼见。本届大会特别设置了国际可视化论坛,中日韩等学者共聚一堂,交流各国可视化发展态势和开拓国际合作前景。

业界专家探讨可视化前景

可视化与可视分析专委会主任、北京大学教授袁晓如表示,可视化作为人和机器的界面,是当前智能信息时代各国科技核心的竞争力。专委会责无旁贷要负担起发展中国可视化理论、技术和建设中国可视化研究力量的历史使命。“今天的中国可视化与可视分析大会就是我们建设成果之一。我们希望共同努力,推动学科人才建设,引领国际学术发展,融合产业研究应用。我们邀请与会全体成员,共同努力,推动可视化的发展。”袁晓如在开幕致辞中说。

四川轻化工大学校长庹先国表示,本次大会采用“会+++赛”四位一体的创新模式,与人工智能、科学体育、城市、人文、安全等当前热点和国家战略结合起来,探讨可视化技术和可视化前沿新方向,研究可视化人才培养制度,拓展未来。四川轻化工大学希望通过本次大会与嘉宾们探讨以成都为中心带动周边地区的可视化与可视分析研究领域的交流,探讨在大数据时代可视化与可视分析的方向与机遇,推动相关领域应用的发展和进步,推动可视化学科的发展,促进人才培养和交流。

共话可视化人才培养

本次大会特设了两个特别的圆桌论坛,分别是“可视化人才的成长与培养”和“可视化未来展望”,一个着眼于可视化的未来,而另一个则落地到当前的人才培养之上。

对于人才培养是大会探讨的热点之一,浙江大学陈为、四川轻化工大学吴亚东、四川大学朱敏、中南大学赵颖四位教授,结合亲身工作历程,分享了在大数据可视化教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成长之路等方面的经验和心得,和与会者共同探讨可视化人才培养问题。

可视化未来的圆桌讨论会上,来自美国石溪大学Arie Kaufman,德国斯图加特大学Thomas Ertl,香港科技大学屈华民,北京大学袁晓如,天津大学张加万五位知名学者从可视化理论方法建立、可视化与人工智能、人机交互相关关系,以及与前沿科学重大问题结合等方面出发,高屋建瓴地指出了可视化在今后的发展路线。与会者纷纷表示受益匪浅,是一场思想探索之旅。

将艺术与可视化完美融合

本次大会上,艺术展览、学生竞赛、可视化摄影展、可视化专题报告和艺术家讲座共同组成了本次大会的艺术展项目。项目艺术、设计和可视化的完美融合展示了出来,“共生——数据视野下的人与自然”这一主题带给观众无限的深思;来自奇信安、海云数据、阿里云、长虹等13家企业参加了企业展览专题。主办方表示,企业为科研提供落地的平台,科研为企业提供技术的支撑,科学研究和企业发展相互促进、共同成长,形成了相辅相成的良好态势。

四天的大会议程满满,精彩的内容目不暇接。大会采用“会+++赛”四位一体的创新模式,大会除了高峰论坛外,还举办了人工智能与可视化、科学可视化、体育可视化、城市可视化、人文可视化、安全可视化(闭门)、可视化技术、可视化前沿新方向等多场分论坛,以及艺术展、企业展、挑战赛等多场活动,在四天的时间内对大会的主题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研讨和经验分享,与会者均表示大开眼界、受益良多。

(本报记者 马静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