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53 期 / 第8版:副刊
记忆中的石磨

 杨进峰

家乡有个大窑洞,那窑洞可是我儿时的乐园。走十多米的陡坡可进入窑洞。顺着窑洞走约十米,便可看到左右两边各有一个直径约三米长的漏天大院,院子离地面有三米深。左右两个院子的四周土壁上又各凿出十几眼窑。老人们说,这个大窑洞,曾经是我们整个家族80多口人生活过的家。

在这个大窑洞两侧的大院里,有吃水井,有石桌石凳,还有树木等,但我记忆最深的是石磨。石磨就在进了窑洞往右拐进右侧大院的洞口处,这里采光好。儿时,小伙伴们喜欢在此捉迷藏,可以绕着石磨转圈圈不被对方捉到,甚至还在石磨上爬上爬下的玩。

石磨有一米多高,是一个用石头砌成的直径约有一米五的圆形高台,台上装有上下两个直径约八十厘米的磨盘。磨盘顶端有两个直径五厘米的洞孔,将粮食从此洞孔灌入,转动上面的磨盘,上下两层磨盘会将流进磨盘之间槽道的粮食磨成细粉,这便是石磨磨面的原理。

我出生在上世纪60年代末,在我的记忆里,乡村已经有了电磨,石磨早已废弃,全村人所吃的面粉都是电磨磨出来的。村人只要将粮食拉到电磨房,一袋上百斤粮食,用十多分钟,电磨就会将粮食磨成雪白的粉末。

虽然现在石磨早已废弃,但大人们依然保护着石磨,只要看到孩子在石磨上玩或将泥巴等污物带到石磨上,大人们总会指责。大人们说,那毕竟是祖辈们磨面的磨子,看到有污物放在上面,比吃饭看到饭菜里有只苍蝇还难受。

在那个年代,农村用电没有保障,暂短的停电几天是经常的事。大人们说,电磨磨出的面粉白细,好吃。一旦停电了,电磨就无法运转,家里没了面当下之急就得向邻居家借。短时间的停电还可以应付,但若停电十多天,家里没了面粉那可就得动用石磨了。

12岁那年,有一次乡村停电半个多月,好多家都没了面粉,大们只好将石磨彻彻底底地清洗一遍,开始使用石磨磨面,我有幸亲睹了石磨磨面的风采。

石磨左右两则各有一个洞,插上两根长木棍,人推起来比较费力,大人们便从生产队的马房里牵来一匹马,为了防止马偷吃粮食,给马的眼睛戴上眼罩,便让马开始拉转磨盘。

马一圈一圈地拉着磨盘转着,粮食便顺着磨盘顶端的洞孔缓缓进入,经过磨盘碾压,粮食会变成粉末从上下两层磨盘间的缝隙流到磨盘下面伸出来的石沿上。

大人把碾碎的玉米或小麦粉收拢再倒入石磨,这样反复碾压,直到满意为止。然后再将碾碎的细粉倒进箩里筛,漏下去的便是雪白的面粉,筛出来的便是麸皮。

石磨磨面非常缓慢,磨一袋粮食需要三四个小时,而且磨出的面粉远没有电磨磨得白细。大人们说,以前没有电磨时,石磨从来就没有闲过,男人们下地干活,女人在家磨面粉。

在我18岁离开家乡那年,那个放置着石磨的窑洞坍塌了,石磨也被深埋在下面。如今,坍塌的窑洞早已被填平变成了良田。

养活了祖祖辈辈不知多少代人的石磨,如今早已没了踪影,成为历史的印记留在我们的脑海,氤氲着旧时光里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