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式现场
选手参加机器人垃圾分类比赛
本报讯 12月21日~22日,第十七届四川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普及组)在成都市蓝港外国语小学举办。来自我省16个市州、200个学校、500余支优秀青少年机器人竞赛队伍及教练员共计2000余人齐聚蓉城,拼编程、赛操作……进行了一场机器人普及领域的巅峰对决。
此次活动由省科协、省经信厅、中科院成都分院、电子科技大学主办,四川省青少年科技中心、四川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承办,成都市蓝港外国语小学、成都市蓉府阳光幼儿园协办,是我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的普及类赛事。竞赛点燃了全省广大青少年的科学梦想,也为四川青少年创新发展营造出浓厚的科技氛围。
绿色生活
用科技助跑环保
此次竞赛分为机器人竞赛活动、幼儿科技论坛活动两大板块。其中,机器人竞赛活动包括机器人垃圾分类比赛、机器人IQ挑战赛、智能工程(人机对战)挑战赛、机器人极速越障比赛、亲子创意搭比赛五个项目;幼儿科技论坛包括“AI 时代如何培养核心生命力”学术报告、幼儿科技课程展示、幼儿科教场馆展示等。
“牛奶盒是可回收垃圾,杀虫剂要放进有害垃圾的分类中……”一走进机器人垃圾分类赛区,孩子们争着为垃圾归类的声音便竞相入耳。仔细一看,比赛场地中心设置了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四个板块,而周边则分别摆放了6~8个代表不同种类垃圾的小方块。孩子们在认真观察了“垃圾”的摆放位置后,通过编程操控机器人将不同垃圾正确归类。赛场上,孩子们对垃圾分类知识掌握牢固,无论随即拿出怎样的垃圾,大家都能争先恐后地抢答出正确答案。“可能现在很多人在垃圾分类上做得还不够好,但我相信等我们长大了每一个人都能做到很好。未来,我也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出智能垃圾分类机器人,为绿色地球贡献自己的力量!”来自泸州市叙永县白林中心校学生熊永祺一边编程,一边向记者描绘着自己的环保规划。
“这项比赛将垃圾分类与机器人相结合,这一主题很切合当今的时代需要。”四川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科技教师魏涛介绍道,他已经多次担任各类机器人竞赛裁判员,直观感受到此次普及组竞赛对孩子们专业性要求不高,也能鼓励更多低年级的孩子参加。“看到来自全省各地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的小朋友带着自己的机器人来参加比赛,我印象很深刻,真正感受到了科普的力量,也希望未来有更多孩子积极参与到机器人活动中。”魏涛说。
创意比拼
小英雄各展身手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越来越受到关注,为加深对人工智能技术在机器人领域的作用,此次大赛推出“智能机器人工程挑战赛”项目——人机对战。赛场上,由人工遥控操作的机器人和自动控制的机器人正展开精彩的对决,只见编程控制的自动机器人正按照既定路线自主抢夺代表不同分数的纸杯,而另一方选手们通过遥控器控制机器人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路线抢夺纸杯,展现了人与“机”的对抗,现场战况十分焦灼。“对面的自动机器人用了超声波探物,如果检测到没有物品就会自动移到另一个路口去抢夺。而我们的手动机器人在这次正式比赛中的表现还没有平时好,第一次参加比赛,在手动操作时心态还不够好。”来自宜宾市兴文县第二中学的选手在赛后总结反思着自己的问题。
“每支参赛队设计两个小型机器人,一个自动控制、一个手动遥控。每场比赛同时有两支参赛队上场,一方为自动方一方为手动方。通过赛场上的人、机对抗可以使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机器人与人在解决实际问题上的优、缺点,从而为将来设计、制作出更强大的机器人打下坚实的基础。”该项赛事裁判员朱坪介绍道。
在幼儿组,模型搭建也展现了孩子们多彩的想象力。在以“未来学校”为主题的亲子创意搭建比赛赛场,学龄前及学龄低段的孩子们和家长组成小队,正利用积木零件及各类环保材料搭建想象中的角色形象或场景。“梦想校园”“梦想教室”“梦想超人”……一个个多彩创意的模型世界在家庭的合作中诞生。“活动有利于培育孩子的创新思维和设计制作能力,也能增进亲子感情,我觉得很有意义。”现场,一位陪伴孩子搭建积木的母亲说道。
扩大影响
提高青少年科学素养
据悉,青少年机器人竞赛是我国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品牌之一,以培养青少年的人工智能、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鼓励青少年通过计算机编程、智能设计、动手搭建机器人等活动,学习探索信息技术,提高他们在工程和科技创新方面的动手能力,进一步推动全省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
“每一次比赛对孩子们都是一次科学素养的提升。以垃圾分类机器人为例,一方面,小朋友需要根据垃圾摆放位置现场编程,能提高他们的动手编程、临场应变能力;另一方面,还培养了孩子们的环保素养。经过大赛的磨炼,孩子们现场编程、机器人搭建操控等能力一定会大幅提高。”大赛组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成都蓝港外国语小学校长徐攀表示,作为本届赛事的协办方,此次青少年科技竞赛给孩子们搭建了一个以赛促思、以赛促做、以赛促创的平台,也为学校培育创新型人才开辟了一条符合时代发展的全新路径。学校将以科技创新教育为特色,把创新教育打造成学校的名片,努力成为四川省青少年竞赛队伍中的新生代的生力军。
“大赛有效鼓舞了全省青少年科技创新激情。今后,省科协将不断加强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做好青少年科普工作,继续大力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培养更多创新后备人才。”省科协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本报记者 罗潇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