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9 期 / 第1版:要闻
这里是巴山乡村振兴的动力源
——巴中村政学院破解基层人才难选难留“瓶颈”



在巴中市南江县有这样一所新型基层干部培训学院,它依托职校顺应脱贫攻坚而生;它心怀期冀为乡村振兴而办;它扎根山乡、服务三农,致力于培养能人,打造“永久牌”农村干部人才队伍。它就是巴中村政学院。

问题倒逼

学院应时而生

南江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脱贫攻坚县,长期以来,受制于地方经济条件落后,大量优秀人才外流。2017年村(社区)“两委”干部换届以前,南江县农村干部的年龄普遍在50岁以上,干部难选、人才难留、工作难做成为不争的现实。

“当村干部一年挣得到几个钱嘛,我在外面搞建筑两三个月就赚出来了。”邻江村村民赵其驹说。

“当村干部受气挨骂都是小事,关键是现在要求村干部要会电脑,要用软件,我们这上了年纪的完全摸不到门路。”菩船村老支部书记陈洪明表示。

面对村(社区)干部人才队伍思想僵化、年龄老化、能力退化的不争现实,2016年起,南江县委、县政府创新思路,决定每年由县财政拿出200万元,依托国家级重点职业中学南江县小河职中开办巴中村政学院,举办村级后备干部人才专修班,从根源上彻底解决村级干部难选难留的问题。

“关于办学主体的问题,一开始我们是有争议的,毕竟党校在干部培训上专业性较强,但综合考虑后,我们还是决定依托职校开办。一是对农村干部的培训,不仅是理论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技术培训。二是职校场地大,农林渔牧专业优势突出,能够满足培训现实需要。”南江县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局局长张慧源向记者说道。

多管齐下

办学渐成体系

“参加培训的学员今后可能会当村干部,入口关必须要把好,宁缺毋滥。”张慧源表示。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南江县委制定出台了《关于依托职业技术学校开办村级后备干部专修班加强脱贫攻坚带头人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培训对象必须具备40周岁以下、高中以上学历等条件,重点从返乡农民工、退伍军人、大学生村官、回乡创业能人等10类人员中遴选,并设定报名、考察、录用三道程序,乡镇党委按不低于13的比例对报名人选资格条件、政治品行、群众评价等情况进行考察筛选。

为充实师资队伍,南江县委又从农林渔牧等行业部门择优遴选外聘教师50余人,从事政策理论培训,另外又从优秀乡村干部、企事业管理者中遴选30余人担任“本土专家”。就这样,一支专业化的农村干部培训师资队伍逐渐形成。

“这个村政学院办得好,我是农村出身,也从事了一辈子基层工作,深知农村干部的重要性,培养这样一支专业化的队伍非常有必要。”巴中村政学院教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原南江县畜牧局局长贾正贵说道。

“给农村干部上课,就是要我们这种‘泥腿子’教师,讲后学员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巴中村政学院兼职教师、正直镇龙潭村支部书记陈守朝兴致勃勃地讲。

针对来自各行各业、学历参差不齐的参训群体,巴中村政学院科学设置了长中短三个班次,并结合基层实际,确立了“党性教育+实用技术+N”的课程体系,建立了12个实训基地,探索出了“技能培训+学历提升”“理论学习+实践锻炼”“校内教学+外出考察”的教学模式。

“刚开始对这个培训还是有所怀疑的,毕竟我是受过正规高等教育的,觉得这种培训可能意义不大,但是参加培训后,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有对比才有差距,有差别才有动力,这对我是一个很大的提升。”2017级学员、正直镇宝石村文书李春林深有感悟地说。

答好考卷

成绩印染巴山

黑潭乡白虎村村民郑永飞,当过兵、开过餐馆、跑过出租车,参加培训后,在村上换届选举中当选了支部书记。在他的带领下,白虎村从远近闻名的信访村变成了如今的产业新村。20186月,央视《乡村振兴中国行》栏目还对该村进行了专题报道。

红光镇柏山村返乡农民工党员马伟才,参加培训后回乡办起了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并担任村支部副书记一职,目前养殖场年出栏生猪300余头。“搞农业必须要懂技术才行,之前自己不懂技术,亏本不少,经过培训我才知道了畜禽养殖的门道。”马伟才感慨万千。他表示,下一步将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养殖规模,同时尽心尽力把村上工作干好,力争让家乡变得越来越好。

“培训出来的学员不一定全部都能担任村干部,我们还是要尊重其个人意愿,能从事管理的从事管理,能创业的创业,培训目的就是要打造一支‘永久牌’农村干部人才队伍。”张慧源表示。

“我们不仅要培养能够胜任村级干部的管理型人才,同时也要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巴中村政学院校务委员、南江县小河职业中学校长李勇称。据统计,巴中村政学院结业学员目前担任村“两委”干部的共有235人,任职率达88.7%178人先后成为致富带头人,兴办产业项目200余个,带动3000余人实现就近就业。(赵峰 本报记者 杨永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