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8 期 / 第1版:要闻
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发布会解读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精神
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本报讯 713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精神。会上,省科技厅副厅长田云辉就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科技创新中心进行了深入解读。

“全会提出‘围绕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强化创新资源集聚转化功能,提升协同创新、基础研究、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能力,成为科技创新策源地、产业创新应用场和开放创新示范区’,明确了科创中心建设的目标和方向。2025年初步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2035年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和一定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2050年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田云辉介绍道。

而科创中心如何建?田云辉从空间布局、方法路径、创新模式等几个方面进行了介绍。

创新资源如何集聚?

构建成渝科创“大走廊”

田云辉介绍,在空间布局上,将以成德眉资同城化为“极核”,一体化构建成渝科创“大走廊”,协同化打造成德绵乐广高新技术产业带、沿长江上游绿色创新发展带、川渝毗邻地区融合发展创新带。在领域布局上,坚持与重庆求同存异,把“同”做成优势,把“异”做成特色。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形成川渝一体化发展态势。在资源布局上,落实“一干多支  五区协同”战略,推进创新要素在成渝地区合理流动,超前布局基础前沿研究,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

核心载体如何打造?

建设以西部科学城为核心的“创新金三角”

全会创造性提出西部(成都)科学城、绵阳科技城、重庆科学城打造“创新金三角”,指明了西部科学城建设的方法和路径。田云辉说:“我们将支持西部(成都)科学城‘一核四区’建设(天府新区成都科学城和新经济活力区、天府国际生物城、东部新区未来科技城、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基地),布局国家(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新型基础设施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推动成德眉资协同发展,带动打造创新型城市群。将支持绵阳科技城依托军工科研院所和企业集中的优势,完善军民科技创新发展链条,打造全国领先的军民科技协同创新示范区。将优化创新能力布局,支持省内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新区、经开区、省级新区、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等融入西部科学城建设。”

创新生态如何优化?

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产业

田云辉表示,接下来将着力构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体制,围绕“5+1”“10+3”“4+6”等重点产业领域,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产业。将着力培育企业创新主体,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建立科技基础资源、大型科研仪器和工业设备共享共用机制,探索产业创新共同体模式。将着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揭榜制和经费使用包干制试点,探索试点科研事业单位区别于其他事业单位的管理方式,激发创新活力。

如何集聚高端创新资源?

扩大科技开放合作创新

田云辉介绍,树立全球视野,利用全球资源开放创新是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特征。我省将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合作示范区,积极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合作。加快建设国际技术转移中心,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共建联合实验室和研发基地。积极引进外籍科技人才,开展在川外资研发机构认定工作,优化国外专家引进服务保障,提升国际技术合作的力度、广度和深度。

协同创新能力如何增强?

构建川渝协同创新共同体

川渝共建科技创新中心的重点在协同、特点在协同。“我们将充分发挥两地科技部门协同创新专项工作组牵头作用,增强区域板块共识,制定《增强协同创新发展能力行动方案》,共同争取国家重大创新政策、重大科技项目、重大创新平台等方面在川渝布局。将设立实施成渝科技创新合作发展计划,共同推进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联合举办科技成果对接活动和创新创业大赛活动,提升产业能级和创新创业能级。将共同推进‘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区和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建设,共同谋划‘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共同打造成渝地区面向全国的科技创新品牌。”田云辉介绍道。(本报记者 廖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