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要“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作为森林资源大县,眉山市洪雅县如何充分挖掘林地潜力,变绿色潜能为发展动能?近日,记者走进该县,了解该县积极探索建设具有洪雅县特色的“天府森林粮库”情况。
当前正是植树造林的好时节。在中山镇谢岩村总岗山中药材种植基地,村民正忙着栽种黄柏树苗。挖坑、放苗、培土,不多时,一株株嫩绿的黄柏便在山坡上立了起来。
“我们基地现有黄柏种植面积超5000亩,累计种植了27万多棵,今年预计再种植10万多棵。黄柏的周期比较长,预计10年后才能产生收益。根据现在的行情,10年后应该价值2亿多元。”洪雅县盛邦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沈卫超介绍道。
据悉,这个中药材种植基地从2019年开始栽种黄柏,先期栽种的黄柏已有不少接近成材,预计2030年收获,亩产黄柏皮2.3吨。同时,该基地还采用“林上+林下”相结合的模式,种植黄精、石斛、重楼等中药材和茶叶等作物,进一步提高林地利用率。
“这一片是我县重点打造的‘天府森林粮库’示范基地——中山林药现代产业基地。目前已入选四川省首批‘天府森林粮库’现代产业基地。”洪雅县林业局林业产业股股长廖鸥鸥介绍,“自2019年开始建设以来,该基地已集中连片发展‘黄柏+茶叶’、‘黄柏+黄精’、石斛3210亩,同时构建了‘合作社+农户+基地’的运作模式,带动周边农户种植黄柏、黄精等中药材超1万亩;通过充分发挥现有林地资源优势,宜林则林、宜药则药,预计可实现户均年增收6万元以上。”
据了解,洪雅县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称,全县1897平方千米中,林地约占73%。如何将丰富的森林资源更好地转变为实实在在的发展动能?近年来,洪雅县锚定“两山”转化示范县、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目标,坚持“大食物观”,因地制宜建设“天府森林粮库”。通过发展林下种药、林下种养等,将广阔的森林转变为产业发展的“聚宝盆”。截至目前,该县已发展黄精、黄柏、杜仲、重楼、天麻、白及、石斛、雅连等中药材种植2万余亩,“林粮”经营总面积突破57万亩,实现总产值约38亿元。
“我们将抓住‘天府森林粮库’发展机遇,立足我县林业资源优势,积极谋划‘天府森林粮库’发展。以争创省级‘林粮’高质量发展县为总体目标,依托储备林项目,扶持新型经营主体,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大力发展林下中药材、林下种植养殖,积极与四川农业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等高校合作,推广林药、林笋、林菌等复合经营模式。”洪雅县林业科技推广中心主任邵丽表示,“到2027年,我们将发展森林药材黄精、石斛、雅连、黄柏等3万亩,竹笋18万亩,并培育壮大2家亿元加工企业,全力推进‘天府森林粮库’建设,加速推进我县林业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魏兰 本报记者 苏文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