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来到德阳什邡市雍城街道清流村,只见一条长约1400米的水泥路蜿蜒穿过稻田,一直延伸到远方的村落;道路两旁,村民们正在辛勤劳作,收割机在田间穿梭……这条曾让村民头疼多年的“绊脚路”,如今已彻底蜕变为连接生产生活的“顺心道”,见证了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民生实践。
“以前这路烂得没法走!泥巴齐脚踝,茅草一人多高,雨天根本出不了门!”谈起这条路,村民感慨万千。原来,这条涉及清流村3组、4组村民生产生活的“生命线”,多年来一直没有硬化,问题频发:路面坑洼、野草疯长,“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缺乏排水系统,经常导致大雨淹田,影响庄稼收成;道路狭窄崎岖,让拖拉机、收割机等农机“望而却步”,村民收种只能靠肩挑背扛。“太头疼了!路面稀烂,没人愿意过来!”村民钟永华曾经用拖拉机拉谷子,结果陷在泥里,最后请了五六个人才把拖拉机拖出来。
为彻底解决这一困扰村民多年的大问题,雍城街道将机耕道改造提上了日程,积极争取到上级资金96万元,今年3月项目正式获批。在推进道路硬化的同时,当地还将单一的道路改造升级为综合性的基础设施提升工程,除了将原先泥泞的土路全面硬化外,还配套修建了排水渠、涵管以及44盏太阳能路灯,并对清流村河岸进行系统性维修加固,提升防洪抗灾能力。而3座机耕桥和1座便民桥的建成,更将原本因河道阻隔的农田连成一片,极大地方便了机械化作业。
今年6月,项目全面完工,农机可直达田间,村民出行、办事无需再绕行,昔日的“绊脚路”终于变成了连接田与家、沟通民与心的“顺心道”。“从挖地基我们就开始盼着呢!现在路修好了,拉谷子、运川芎都畅通无阻,晚上散步还有路灯!”钟永华的话语里满是喜悦。村党支部副书记陈顺江介绍,道路升级后,村民办事距离缩短,茶余饭后散步的需求也得到了满足,生产生活方式显著改善。
当收割机轰鸣着驶入丰收的田野,当村民们踏着星光惬意漫步,焕然一新的机耕道,这头连着民心,那头通往乡村振兴的美好前景。“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进点亮桂泉二期、清流村基础设施提升等项目,让更多民生工程惠及群众,方便老百姓生产生活。”雍城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曾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