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62 期 / 第1版:要闻
汪威锋:执邀“仙草”下凡来

基地一角

铁皮石斛是稀缺的名贵中药材,属国家二级濒危保护植物,唐代开元年间的《道藏》曾把石斛与雪莲、参称、灵芝等珍贵药材称为“中华九大仙草”,石斛位居首位。因野生石斛对生长环境要求极为苛刻,人工无法进行培育种植,其踪迹至今难寻。

位于成都市金堂县福兴镇园觉寺村的千亩铁皮石斛种植基地,却开创了四川省铁皮石斛大面积仿野生种植的先例。每年初夏,鹅黄色的石斛小花散发出淡淡的馨香,沁人心脾。近年来,基地负责人——四川省峰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四川省第四届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金奖获得者汪威锋和团队一起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潜心研究铁皮石斛的育种、驯化、栽培,让人间“仙草”香飘百里。

汪威锋品尝石斛花茶

种“斛”人

以复兴蜀地石斛为初心

幼年时,汪威锋便与这株“仙草”结缘。“我5岁时,父辈便开始在云南、广西等地从事野生石斛的采摘、收购工作。那时父亲常常说石斛是个‘宝贝’,对身体大有好处,但野生石斛越来越少,并且很难采摘。”小时候追问父亲在外的所见所闻,是汪威锋对铁皮石斛最初的记忆。

1998年,16岁的汪威锋只身从浙江来到四川,在成都做起了品牌服装代理,白手起家开启了自己的创业生涯。在中国服装行业迅猛发展的时代下,汪威锋凭借着勇立潮头、艰苦奋斗的浙商精神,积累下不凡的资本,但他逐渐意识到,品牌方波动大,代理服装可持续性不强,加之受父亲的影响,他毅然把目光转向了有着独特药用价值的铁皮石斛。

2006年,汪威锋踏上了父亲当年的征程,但这一路,他并非是采摘铁皮石斛,而是要自己研究种植。

汪威锋介绍:“野生铁皮石斛稀见于海拔1600米的山地,喜温暖湿润气候和半阴阳环境,不耐寒,因此,仿野生铁皮石斛的栽种对阳光、空气、水等自然条件的要求十分严格。”往后的两年时间里,汪威锋的足迹遍布安徽、福建、浙江、四川等地的数个山地,他仔细记录、对比各地的温度、土壤、水分、光照等外界条件,最后选择在适合石斛生长的金堂县福兴镇建立了铁皮石斛种植基地。

“四川自古以来就是栽种铁皮石斛的绝佳之地,因石斛对水质的要求非常高,在选址上我们看重了成都的高山水库——东风水库,若基地背靠水库,其微酸性至中性的优质水源便可直接灌溉到地。”汪威锋介绍说,“基地地处龙泉山脉中段,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自然环境和水质条件都非常利于石斛的培育和生长。”

自此,汪威锋开始了复兴蜀地铁皮石斛的探索。

基地培育的铁皮石斛

攻“斛”人

以科技创新为抓手

从野生种源的寻找到人工组培繁育,从驯化生长再到回归自然,一株铁皮石斛的长成至少需要三年时间,在成功之前,汪威锋历经了艰难险阻。

起初,汪威锋找来不同种类的石斛进行试种,但由于前期经验不足,石斛幼苗一批又一批的死亡,他心急如焚。“前期我们在育苗时,清洗过的育种瓶没有经过晾晒就直接再次使用了,导致了许多苗种根部糜烂,无法继续培育。”有了这个教训,汪威锋往后对每一个育苗环节都不敢马虎,但即便万般小心,幼苗还是在移栽时出现了纰漏。“有一次,幼苗当天种下还是好好的,一夜过后苗叶全部稀碎。”为了探明原因,汪威锋便一直在基地蹲守到深夜,发现原来是蜗牛夜间爬出来吃了叶子。

付出了高额成本与大量心血后,汪威锋明确了“以科技为先”的重要性。2009年,他斥巨资组建科研团队,聘请了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的蒋伟博士作为技术顾问,由其负责铁皮石斛的优良品种培育、种苗高效繁育技术开发、深加工产品研发等工作。同时,他从全国各地收集了1000余份石斛资源,通过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石斛类群进行划分,以此进行种源研发。

“人工培植需要经过多道程序,最重要的便是研发组培。”蒋伟介绍,“经过野生种源授粉的石斛种子在特制的培养基中孕育发苗,它们像婴儿一样被保护在无菌、恒温的育种瓶内,苗种在经过十个月的生长后,栽培到大棚驯化,一年后再移栽至树杆上仿野生种植。”孜孜以求下,汪威锋和团队利用现代科技成功让仙草“下凡”。目前,基地年苗种繁育能力达 50 万瓶,驯化种植存活率达95%,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甘御兰铁皮石斛组培中心

守“斛”人

以振兴中医药产业为己任

“与代理品牌不同,种植石斛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毅力。”这是汪威锋对发展这一产业的经验总结。

环境或许是石斛生长根本,努力却是锦上添花。在四川率先实现铁皮石斛的规模化、标准化仿野生种植的基础上,汪威锋和团队成功提升了石斛中有效成分“多糖”的含量,其极高的药用和养生价值让产品供不应求,先后生产的甘御兰石斛有机鲜条、铁皮枫斗、石斛花茶等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近年来,公司在“技术领先+农旅融合+产业平台+品牌助力”兼容并举的战略方向下,通过种苗组培、规模种植、精深加工、品牌营销、文化旅游等环节的全产业链融合,引导农户共同参与石斛产业发展,实实在在地促进了其就业、增收,为乡村提供了经济增长动力和活力。

作为省内最大的铁皮石斛全产业链经营企业,汪威锋称,自己和团队还有更大的责任。“四川是中药材大省,但在众多的药材资源里却没有一项中药材产业可领军国内市场。”汪威锋一语道破自己多年来对产业发展的见解。“浙江省铁皮石斛产业产值已超过 80 亿元,并有产值超10亿元的药业企业;云南省石斛产业产值也超过40亿元;广东、广西、贵州等地也已具有一定规模。若未来铁皮石斛被列入卫生部‘药食两用的中药名单’,市场规模将急速扩大,产业规模完全可达千亿级。”汪威锋认为,浙江等样板市场的成功充分证明了铁皮石斛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在未来5年里,四川铁皮石斛产业产值或超过 10 亿元,届时,其资源优势将成为四川道地药材的一张代表名片,更好地振兴四川中医药产业。

未来的路应该如何走,汪威锋清晰明了。“下一步,我们将打造涵盖办公、酒店、石斛特色餐饮等板块的品牌总部,以及涵盖科研繁育中心、生产线、总部仓储物流等板块的精深加工产业园,不断创新产品形态、丰富产品功能,满足人民群众更高的健康生活需求。”谈起规划,汪威锋言语里有憧憬,一如最初投身产业时那般坚定。(曾青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