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53 期 / 第3版:地方报道
南江县:“党旗+产业”模式助推乡村振兴

近年来,巴中市南江县坚持以“党建+产业”模式,实施“红绿相融”工程,让乡村振兴劲头十足。

建机制强组织

“红”“绿”完美融合

南江县光雾山镇铁炉坝村位于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世界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中心腹地,这里风光旖旎,景色怡人。但说起十几年前的铁炉坝村,村支部书记黄存林记忆犹新:“原来女孩子都不愿嫁到我们村里,连男孩子都要‘嫁’到外面去,谁也不想待在这穷窝里。可现在想嫁到我们这的姑娘都要排长队呢!”

“这样的变化源自于光雾山镇党委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建设生态经济强县’战略定位。我们以抓党建促进旅游发展为指导,把党组织建在旅游产业链上,可以说是产业发展到哪,党组织就建到哪。”铁炉坝村驻村工作队队长、光雾山镇党委副书记吴文仲说。

为促进产业发展,铁炉坝村成立了兴盛旅游资源开发有限公司的集体资产管理公司,并设立了党支部,建成光雾山农特产品电商中心。利用光雾山特有的地理气候条件,该村组织党员群众大力发展蜂蜜、天麻、竹笋、板栗、猕猴桃等优特产品。目前,共计养蜂1500余桶,种植板栗、猕猴桃800余亩,乌药300余亩,帮助50余户贫困户实现增收并顺利脱贫。

近年来,虽然村里家家户户都吃上了“旅游饭”,开起了农家乐、建起了民俗酒店、卖起了农特产品。但由于缺乏统一管理,定价混乱、坑宰游客、服务较差时有发生。针对这些现象,旅游园区党员致富带头人成立了乡村旅游合作社党支部、农家乐协会党支部,由支部统一完善制度、制定标准、开展培训,服务质量、景区形象得到双提升。

“我们还创新实施‘榜上有名’管理办法,对辖区所有经营者实行综合考评,定期评选出服务质量示范户、党员示范户,同时将不规范经营和限期整改不到位的纳入‘黄牌牌’和‘黑名单’管理,将评选结果挂在网上和景区各大电子显示屏上,这样倒逼硬促各经营户规范经营、良性竞争。”吴文仲说。

育头雁兴产业

乡村生机盎然

过去“无钱、无人、无产业”的巴中市南江县兴马镇鱼池村,除了大片的撂荒土地什么也没有,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贫困村,但在种植大户袁思全回村后,村子变了大样。他带领村民承包耕地、开垦荒地,栽植优质品种金银花,跟着他一起干的村民们年均增收十几万元,村集体也跟着富了起来。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才,最终靠产业。我们大力实施人才回引计划,回引南江籍在外创业成功人士400余名,创办各类经济实体66家,创新出台了《南江县乡村振兴村级干部人才培养管理办法》《凝聚乡贤力量助推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等政策,着力培养造就一支适应现代农业的‘田秀才’‘土专家’、精通专业技术的‘能工巧匠’、善于社会治理的‘行家里手’等乡土人才队伍,为南江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培育和储备了大批人才。”南江县委常委、组织部长苏伟告诉记者。

人才带动产业,产业吸引人才。这样一个良性循环带来的效应目前在南江逐渐显现。燕山乡楠坪村党员精准扶贫示范项目,通过“支部+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能人”模式,正构建万亩核桃基地,力争年产量500万公斤,年产值将达1亿元以上。

这不,红光镇柏山村后备干部李建军刚刚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辞掉外面优厚待遇的工作后,他决心在自己家乡大干一场。近年,南江县有近500余名像李建军这样既带头又带动的年轻人,他们将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各显其能。(任志龙 本报记者 杨永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