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14日,2018年四川省秦巴山片区旅游扶贫干部培训暨经验交流推广会在阆中市天林乡五龙村举行。为什么180多名扶贫干部到阆中“取经”?
“这是因为我市借助旅游产业链条长、带动就业强、脱贫效果好等优势,大力推动‘旅游+扶贫’联动发展,以‘全域旅游’带动‘全面脱贫’,走出了一条‘以旅游促进贫困山区脱贫奔康’的发展之路。”阆中市副市长易良说。
城市带乡村 布局全域旅游
站在洪山镇良善垭村口的观景平台,只见村道公路四通八达、晚熟柑橘树和柠檬树遍布全村。该村第一书记侯东介绍,良善垭村是省定贫困村,计划今年退出。依托1400余亩晚熟柑橘树和300余亩柠檬树,该村发展乡村旅游,建设“近水橘庄·良善人家”。
一个距离城区约30公里的贫困村,敢于提出发展乡村旅游的响亮口号,底气缘于阆中市丰厚的旅游文化资源。
该市坚持走“旅游+扶贫”的发展之路。借助阆中古城稳定的客源市场,将乡村旅游纳入“一核三区两带”全域旅游布局,以阆中古城为核心,依托独有的山水资源和民俗风情,精心打造生态文化旅游区、康养文化度假区、风水文化体验区,着力建设沿嘉陵江生态旅游带和城郊30分钟乡村休闲旅游带,引导游客向乡村分流。
挖掘天宫风水、构溪湿地、老观古镇、木兰湖景等乡村旅游资源,实现乡村旅游差异化发展;挖掘产业基础较好、交通相对便利、生态环境优良的地区独特优势,大力开发休闲度假、农业观光、采摘品尝、民俗体验等独具乡村气息的旅游产品。
同时,把项目作为“主引擎”,以大项目推动乡村旅游大发展。先后引进阆中赛城、阆中水城和宜华国际康养旅游度假区等项目,江东优质柑橘现代农业园区等一批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旅游项目,着力带动河溪、沙溪、洪山、文成等周边乡镇搭上旅游脱贫的“快车”,为阆中建设世界古城旅游目的地、同步实现全面小康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旅游+扶贫
建设美丽新村
阆中市将乡村旅游发展与脱贫攻坚同步设计、同步安排、同步实施,统筹制定脱贫规划和旅游发展规划,确保全过程深度融合发展。
日前,天林乡五龙村的16套森林玻璃屋和农耕文化博物馆正式向游客开放,这是当地乡村旅游的又一大看点。
五龙村充分运用区位优势和生态优势发展“特色旅游小山村”,今年以来集中打造了6套特色民宿院落和16套森林玻璃屋,成为集休闲度假、养老养生、庭院采摘、农家厨房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高端民宿度假区。
阆中市将“景区标准”植入乡村基础建设全过程。打造了五龙村3A级景区,天宫乡临江镇村、裕华镇钟山村、柏垭镇铺垭村、飞凤镇桥亭村、洪山镇良善垭村等6个乡村旅游热点。
阆中市还将“旅游产品”植入产业扶贫全过程。大力发展柑橘、柠檬、果桑等观光采摘农业,积极引导农户发展庭院经济,支持鼓励贫困群众参与乡村旅游住宿、餐饮等经营服务或劳务服务,通过精心包装和市场运作,实现农区变景区、农房变客房、产品变商品。
农村变景区 实现乡村振兴
以乡村旅游助力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阆中坚持发挥优势,进一步激发和唤醒乡村的生机与活力。
为切实提升乡村旅游景点的可到达性和可观赏性,该市充分整合项目资金,改造县乡道路150公里,在贫困村新建村道371公里,整治水利设施600余处,全面实施电网升级改造和农村宽带网络建设,完成142个村文化室、卫生室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贫困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提升,实现了从“农村”到“景区”的逐步转变。
将旅游业作为扶贫产业,盘活农村闲置资源,截至目前,该市共建成天宫五龙度假区、枣碧杨家河等12个乡村旅游景点,形成了天宫、柏垭、天林、博树、老观等一批有代表性的特色旅游乡镇,发展了江东片区4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园、江北片区8万亩中药材产业带、江天片区3万亩休闲农业产业园、思依片区2万亩青花椒产业园等特色产业集群。
2016年,该市成功创建成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西山乡岳林垭村、垭口乡涧溪口村等5个贫困村创建为“省级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
(邓斌 刘鹏 本报通讯员 莫子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