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20 期 / 第4版:科学生活
别让囤积症夺取了幸福感

日常门诊中,经常会有前来咨询的患者,他们囤积的物品听起来千奇百怪:抽屉里囤一堆购物袋,角落里堆着快递盒,衣柜里塞满了不穿的衣服,储藏间里摆着成箱的卫生纸……然而,囤积的东西在给他们带来快乐的同时,其占据的空间也会给他们带来困扰。

其实,囤积行为每个人都有,真正需要干预的囤积症患者并不多。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患有囤积症?可以参考以下几条:没有躯体和脑部疾病;不管物品有没有价值,丢弃的时候总是感到很困难,很痛苦;困难和痛苦往往源自强烈的囤积欲望和存储困难之间的矛盾冲突;由于囤积量过大,使生活或工作场所变得凌乱;囤积的物品已经失去了原有的使用价值;以上行为引发明显的焦虑情绪,并导致社会、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的损害。

如果符合以上情况,就有可能是患了囤积症,需要进行适当的干预。

造成囤积症的原因很多,比如家庭的影响,个人的生活经历,虚荣心,从众心理等。患者可能有犹豫不决、完美主义、选择困难的性格特点,他们通过囤积大量东西,从中获取心理慰藉和安全感。同时,他们通过保存物品来减少决定是否丢弃物品的焦虑,久而久之,这种情绪的缓解与节省、获取行为的链接导致囤积症状逐渐加重。如果不加干预,囤积症的病程会呈慢性、进行性加重。

改变囤积的习惯可能没有那么容易,但是可以从日常生活的一些场景中不断提醒自己,慢慢养成正确的持物观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买东西时学会筛选,有选择、理性地购买,不为冲动买单。买东西时要多想想,是不是马上就要用,可以用多久,尽量减少物品闲置的可能。摆脱对物品的执念,定期清理无用的物品。用过而现在不用的东西,对自身而言价值不大,可以送给有需要的人。(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