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作价入股创办企业100多家,带动企业投资70多亿元。创新成果层出不穷,其中不乏行业顶尖者。
今年5月23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与宜昌人福药业以总额5亿元签订新药专利许可与合作开发合同,其中专利许可协议为1亿元。这是华西医院麻醉科主任刘进教授团队收到的第6项成果转化费用,加上之前的5项,刘进团队成果转化总经费已达8.17亿元。
“作为一线临床医生,在长期工作中,经验的积累会迸发出很多创新灵感,但这些灵感要变成新药,则需很多经费支持。况且申报科研经费的程序耗时较长,一线医生工作繁忙,时间一长,积极性就小了。”刘进介绍,如今得益于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早期成果的转让经费大部分都可以留给研发团队,作为后面多个新药滚动开发的经费,“让华西医院在麻醉新药开发方面走在前列。”
改革还促进一批关在“抽屉”里、放在“口袋”里的职务科技成果开始创造效益。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范宣梅高兴地告诉记者,现在找他们合作的各地政府机构和企业很多,去年以来,成都理工大学科技园老师创办的转化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增加了50多家。
探索试验
还在深入推进
继续深化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四川省政府又出台“支持科技创新十条”,明确“试点单位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前不纳入国有资产管理”“推动职务科技成果退出或部分退出国有资产管理清单”等改革任务。
王顺洪告诉记者,目前推进的改革是建立在职务科技成果是国有资产这个理论基础上的。但要全面推广复制,就必须实行非资产化改革。
事实上,财政部已于2019年修订相关规定,确定在转化过程中知识产权的评估不强制、备案彻底取消;高校科技成果作价入股形成的国有股不用办理产权证。这表明,改革已经向职务科技成果非资产化迈出了关键一步。
推动知识产权转移转化是四川省知识产权服务促进中心的一项重要职责。四川省知识产权服务促进中心主任谢商华告诉记者,目前,一是需要加大力度培育壮大成果转移转化技术经理人队伍;二是需要支持大学加强中试平台建设,让科研学术成果这些“青果子”,尽早变成可转化可交易的“红果子”;三是需要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的知识产权服务质效。 (据2021年10月11日《经济日报》)